() “俞大人為官也有幾十年了吧?”雲想容說道。
“三十六載。”俞韶安說道。
“俞大人,據我所知你可是戊戌年的探花,當年和你一起中舉的有東平候夫人的令尊胡大人,他是那年年紀最大的進士,目前的官職是知州。據說他剛出入官場之時很多人都看不上他,但那又怎樣,雖然馬上就到了告老還鄉的年紀,但目前也是正二品官員。深得父皇信任。”雲想容說道。
俞韶安心中覺得很不舒服,當年自己是瞧不起這位胡大人的,總覺得他的科考成績有水份,但家族確實給他了很大的助力,讓他的官途順遂,反觀自己幾十年了,還是個七品官。
“下官小看公主了,這都是幾十年的老黃曆了,公主還能翻出來說,看來公主的認知也就是些坊間傳聞的陳年舊事。”俞韶安有些不悅的說道。
俞韶安是有自己的驕傲,探花郎可不是隨便就能考出來的,但幾十年的官場經曆,給他的教訓就是投胎是枚技術活,自己也很無奈。
“俞大人,你可真冤枉我了,我剛才說的,都出自《西涼國誌》,大家都知道裡麵記載了曆年文武科舉的事情。但你都說了,我的認知全部來自於坊間傳聞的陳年舊事,我要是不說點有關你八卦的事情,好像很對不起,你對我的評價。”雲想容平靜的說道。
俞韶安當然知道,《西涼國誌》裡麵關於科考的記錄,隻是沒想到,一個女子,居然會看這類的書籍,之前雲想容在背《西涼律例》,他以為是公主府或者昌平候府的軍師寫的稿子。沒想過公主是認真的。
“我想每個參加科考的童生,對自己參與到江山社稷中,還是有很大的期許,俞大人這麼高的起點,肯定期許會更高,但我不知道,俞大人,分析沒分析過自己的沒有被提升的原因。俞大人是個很用功的學子,雖然是庶出,家中不重視,但也很努力讀書,我沒有歧視庶出的意思,因為投胎這件事,本來就不是自己靠努力能得來的,反而我覺得俞大人的出身,很勵誌。”雲想容說道。
俞韶安很煩感有人在他麵前提到庶出的事情,其實這也是他不納妾和找通房的主要原因,因為那種被歧視的感覺,他不想自己的兒女再受一次。
但不知道為何,這事讓雲想容一說,自己並沒覺得很反感。
“據記載俞大人在殿試的時候,和皇祖父討論時政也是有理有據,滔滔不絕,深得皇祖父的喜愛。甚至當時很多大人覺得,俞大人應該是狀元。可之後為何沒提升呢?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婚事不給力,自家在官場上沒有助力,自己的夫人出身又低,很難進行夫人社交。據說當年很多人勸俞大人和離,但俞大人沒有這樣,我覺得不是俞大人不懂這些,而是很在乎自己的名聲。婚事的選擇本就沒有好壞,對錯,隻是每個人看重的東西不同而已。”雲想容說道。
俞韶安這麼大把年紀了,第一次聽到有人很客觀的分析自己,彆說說的還挺中肯,自己一直沒接話,就是很想讓雲想容繼續說下去。
“又有人覺得是皇祖父沒給機會,怎麼可能呢?大家看下俞大人的履曆就知道了。我覺得最關鍵的事情,就是俞大人的性格。通過俞大人不娶姨娘就能看出來,他是個很在乎名節的人,因為自己的夫人被人詬病,所以他更在乎這點。要說俞大人辦事能力不行,或者沒有膽識,這我不信,今天江輕塵這事,本就結束了,俞大人還是質疑的站了出來,就說明俞大人做事思路很清晰,他知道自己身上沒有汙點,所以敢理直氣壯的站出來。”雲想容說道。
“沒想到公主對老臣還是有些了解的。”俞韶安說道。
“沒做好功課,也不可能獨自上朝堂,隻是俞大人關於你身上有沒有汙點的事情,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認為沒有,可我認為有,皇祖父對你的是有期望的,所以你才是探花,但反觀你幾十年的從政經曆,好像也沒有太大的建樹,我覺得是愧對皇祖父對你的期望。隻是今天你的表現,貌似很稱職,侍禦史工作職責就是,直言進諫,肅正綱紀。”雲想容說道。
羅大人心說,這tm算什麼稱職,江輕塵這事本來都過去了,明顯能看出皇上還是偏袒江輕塵的,你個做臣子的,連察言觀色都做不來,還有什麼官途。
“公主認為老臣身上的汙點,老臣很不認同,我當了侍禦史幾十年,我所做之事,絕對是對的起朝廷俸祿和聖上厚愛。”俞大人說道。
“俞大人性格很謹慎,很在乎自己的名聲,所以做事不會創新,隻會循規蹈矩,這個做事風格,我覺得不大會討皇祖父的喜歡。但你很有膽識,覺得不對的事情,會馬上說出來,比如現在,可能在俞大人的意識裡,這才是朝臣最應該做的事情,可您也不想想,這麼大的事情,大家都沒說,為什麼?肯定是有不能說的原因唄。我父皇一代明君,都能同意我於各位大人當朝對峙,卻能對此事不提?不過今天話已經說到這份上了,那就說清楚好了。父皇,我請求傳證人上朝。”雲想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