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裡的束脩是一年二兩銀子,筆墨紙硯自備,書籍要是沒有,可以在我這裡買,比外麵書鋪的價格還便宜一些。另外若是離得遠,那肯定是要在私塾用晌午飯的。當然,也可以自帶,灶間幫著熱一下,給廚娘一個月十文即可。不自帶,就在私塾吃,一個月給二百文,當做夥食費。我這裡是午時初用晌午飯,所以必須早上用了朝食過來,不然肚子可忍不了。”文先生對這個學生還是很滿意的,頗有慧根,性子沉穩,不浮躁,善察言觀色,資質也還不錯。其實他就是隻說前麵那一段,他也會收他的,一個五歲的小娃能想到這些就不錯了。可是他後麵的話卻更和他意,他不是那種不知變通的老頑固,是為了什麼?不就是考取功名後當官嗎?那些冠冕堂皇的話又何必說?還不如坦誠些。
想著顧誠玉明天就要成為他正式的學生,還是細心叮囑了一番,因為他知道農戶家不寬裕的,一般每天隻吃兩餐,進了私塾,與家裡的飲食就不同了。
“學生多謝先生的提醒。”二兩銀子聽起來不多,可是剛上私塾還要買筆墨紙硯和書籍,逢年過節還得送禮,這樣一算下來花費就多了,若是同窗要出去交際,那就更費銀子了。難怪說古代窮人不易啊!
“那書籍就在先生這裡那吧!順便交上束脩和夥食費,先生算算是多少銀子?”顧老爹像今天就把束脩交了,明日隻要帶上拜師的六禮就行。
“三本書,一本是一百八十文,比外麵書鋪便宜二十文一本,夥食費是二百文,束脩二兩,一共是二兩七百四十文。及既然是我的學生了,那四十文就算了,給二兩七錢銀子即可,書明天你來了再給你。”文先生想著農家不容易,看父子身上的穿著雖都是細棉布,可是那布料嶄新,想必也是難得穿,便給少了四十文。
“學生多謝先生!”顧誠玉又對著文先生又行了一禮。
顧老爹從懷裡摸出三兩碎銀子遞給文先生,文先生從隨身攜帶的荷包中數出三百文給了顧老爹。
“那我和小兒就不打擾先生了,這就回去了!”顧老爹見事情辦妥,就打算告辭,呆在這兒,他都覺得有些不自在。
顧誠玉看著老爹從一進門就佝僂著的脊背,心裡有些發酸,古代人地位高,農家漢子見了人,還沒開口說話就覺得矮了一截。再加上顧家這麼多年一直貧困,使得他老爹說話的底氣都不足。唉!顧誠玉給自己加油打氣,一定好好,不然都對不起他那麼多的金手指,更對不起一心為他著想的爹和娘!不過現在想這些太早,還不如先讓家裡富起來再說。不是說錢是男人的膽嗎?
從文先生家的私塾出來,顧誠玉和顧老爹又去了習文書鋪。
“潘掌櫃,我們又來打擾了。”顧老爹滿臉笑容地和潘掌櫃打起了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