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的?還不興娘穿件好衣裳了?”剛說起這個,呂氏拍了一下顧誠玉,接著指揮何氏將窩窩端上來。
顧誠玉摸了摸鼻子,他這剛回來,應該沒惹他老娘吧?他看了看顧老爹,用眼神詢問顧老爹是怎麼回事。
誰知顧老爹看了他一眼,而後淡定地夾起了桌上的菜,還抿了口小酒,發出極為享受的“嗞嗞”聲兒。
顧誠玉回過頭,環顧了一周,卻發現人都到的差不多了,竟然隻差三哥和三嫂。對麵的顧婉朝他眨了眨眼,顧誠玉心裡就有些納悶,照常理說,這個三嫂還算勤快,嫁到顧家,該她做事的時候從不偷懶,就是潑辣些,不過人是不壞的。要是往常,這會兒早就應該幫著大嫂他們擺碗筷才對。
三嫂閨名張雲兒,娘家爹是走街串巷挑擔賣豆腐的,正是下桑村人。原本呂氏是想托媒婆找一個家裡有些家底的小戶人家閨女,或者是家裡住在鎮上的姑娘,顧家畢竟也算是殷實之家了,呂氏不想給老三找個窮的嶽丈家,到頭來還要顧家接濟。
誰知道,就在顧誠廉送大郎他們上學時,碰到了給張老漢送豆腐的張雲兒。張雲兒長得有幾分清秀,顧誠廉一眼就相中了她。回來就和呂氏說,要是給他說親,不如就娶了下桑村的張雲兒。
呂氏一聽這話,差點氣的沒暈過去。下桑村的張家,她是認識的,畢竟張老漢經常挑著擔子走到上嶺村賣豆腐,可是張家窮啊!
家裡有個大兒子,還有一個閨女和一個小兒子,大兒子不孝順,娶了媳婦兒忘了爹娘,早早地就和張老漢分了家。張老漢年歲也不小了,夫妻倆帶著閨女和才十歲的小兒子過日子,日子過得當然艱苦。張老漢有做豆腐的手藝,可是豆腐便宜,也賣不上幾個錢。
呂氏是堅決不同意的,張雲兒還有個這麼小的弟弟,他大哥又不咋的管爹娘和兄弟,那豈不是要讓顧家幫忙養?
可是做爹娘的,哪裡拗得過自家的娃兒,顧誠廉就是拖著不肯娶親,最後呂氏還是無奈同意了。就這樣,張雲兒帶著簡單的嫁妝箱子進了顧家,呂氏本來就因為張家要十兩銀子的聘禮氣得吃不下飯。
誰知,張雲兒就帶著這樣的嫁妝進了顧家,隻有身上顧家送去的紅色嫁衣,一個裝著幾件衣裳的破箱子,其他就再也沒有了,就是頭上戴著的銀簪子還是顧家下聘的時候送過去的。
為此,呂氏狠狠磋磨了張氏好一段時日,那段時日,可把二嫂快活的,每日哼著小曲兒出去串門子。
也虧得三嫂嘴甜,過了三個多月,才讓呂氏的氣消了一大半。
“三哥和三嫂呢?咋還不來吃飯?”顧誠玉問道。顧誠玉回憶過三哥成親的往事,對呂氏生氣的原因也有了數。
說起來,張氏成親也有一年多了,卻是還沒有傳來喜訊,他娘怕是急了吧?他在空間裡學過一點醫術,從張氏的麵色看來,應該是之前做姑娘時,女孩子來了月事,卻沒有好好保養身子,碰了寒涼的事物,這才有些宮寒,這個隻要配上藥吃著,應該就能好。
可是這些話,他一個做小叔子的也開不了口啊!隻能在日後尋個機會,跟他三哥含蓄地說說,讓他帶著三嫂去看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