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才子劉浩南(1 / 2)

至於茗硯和茗墨,他們是無條件相信公子的,他們知道公子絕不會說大話。

顧誠玉如今是不寫也得寫了,隻是他也沒膽怯,就當他考試前揚名一回吧!

他笑著安撫了葉知秋和孫賢一番,走到了旁邊的案桌上,拿起了毛筆,首先寫那兩副對聯。

傅銘再也按奈不住,他踱步走向了顧誠玉,在顧誠玉不遠處站定。

一旁的學子本來想一擁而上,看看顧誠玉寫的答案,可是在看到傅銘之後,隻得站在原地。

說到傅銘,就不得不提到京城的博山書院。博山書院是大衍朝有名的書院,曆代書院的山長可都是進士出身,裡麵的大儒也不少,甚至還有朝廷的官員充作教瑜。

傅銘的大名很多附近的學子都認識,有那不認識的,也知道能被群英樓請來坐鎮的,不是大儒就是官員。群英樓每次秋闈和春闈都是如此,因此大家都不敢再上前了。

上聯“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說的是兩個甲子年一百二十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一百四十一歲,那顧誠玉寫得下聯也必須符合這個數,還得對仗工整。

顧誠玉提筆寫下,“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一百四十一歲。花甲對古稀,外對內,數目也對得上。顧誠玉認為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了,才繼續寫下一副。

傅銘見了顧誠玉的答案,也不由得摸了摸胡須,點了點頭。確實,這個答案無可挑剔,堪稱絕句了。看來,這名學子,還真有兩把刷子。

下一題,“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這個數字是減少的,那他就寫個漸多的,他寫的是“從五步樓,十步閣,望百步大江”。

傅銘睜大了雙眼,隨後看了顧誠玉一眼,沒有再表態。其實他內心是震驚的,這兩副上聯可是他出的題,可是他覺得顧誠玉寫得下聯,對地比他還工整。

旁人一看傅銘又是點頭,又是瞪眼的,也不知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內心都在猜測起來。

對聯寫完了,下麵就輪到謎題了。相對於對聯,謎題對顧誠玉來說,還簡單了些。沒辦法,他有前世的思維,前世那些腦筋急轉彎和謎語,多到泛濫。可是大衍朝不同,可能是書讀多了,他們想的比較複雜。

第一道題的謎底其實是象棋,這個對顧誠玉來說很容易。

第二道題顧誠玉給出的答案是花影,這個就是光線和植物不同時期形成的影子,忽隱忽現。顧誠玉原本覺得也可以寫樹影,可是他再一想瑤台,他就否定了這個答案。

古代的瑤台一般是指華貴的亭台,而亭台周圍一般都會種名貴的花,所以顧誠玉覺得花影更適合。

其實他有些好奇寫這首詩的人,這首詩表麵是在說這些,可作詩的人卻是在借機抒發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這時候不是感歎詩作所含寓意的時候,他還有一首詩沒寫。那首詩倒是要費一番心神,對顧誠玉做出來容易,可是要得第一名,那還要花一番功夫。

學子乙一看顧誠玉真的都寫了下來,這會兒竟然要寫到詩了,覺得有些不可置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