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仕康懷疑這正是顧誠玉的試卷,可是為何於正要如此猶豫不決呢?而且他剛才故意叫出聲,為的就是看於正的反應,卻發現於正的臉色有些異常,難道他與顧誠玉有什麼過節?還是單純地想討好夏首輔?
不!他覺得不可能,就算想討好,那也不至於臉色這般難看。
這張試卷的策問作得好是毫無疑義的,且聽說在殿試時,皇上在顧誠玉的後麵站了這麼久,雖然麵無表情,可他知道,皇上對這張試卷極為滿意。他可不想捋老虎須,因此給圈是必然的,就算得罪了夏清,他也沒辦法。
再說,他與夏清的關係本就不融洽。夏清仗著自己是內閣首輔,在朝中橫行霸道。更是不將六部放在眼中,如今朝中來自南方的官員不知凡幾,朝廷都快成了他夏清的一言堂了。
原本他也想拉攏夏清,為二皇子多個有力的臂膀,可是人家不領情,還有幾次與二皇子作對,讓投靠他的官員,將二皇子安插在刑部的官員參了,隨後那位刑部官員就被皇上擼了職位。
還有好幾次類似的事兒,一共拔出了三個二皇子安插在六部的官員,這還不包括在其他地方上的,讓他氣得牙癢癢。他可不相信夏清是純臣,這個老狐狸會不結黨營私?
不過,夏清也不全然針對二皇子,其他的皇子也一樣吃過他的苦頭。所以說,這麼多年下來,到底夏清為誰辦事,群臣都猜不到。也許,是還沒選好皇子站隊吧?
於正猶豫歸猶豫,可卻不傻嘛!沈仕康看著試卷上的另一個圈,原來於正最後還是給了圓圈的。
於正當然不傻,要收拾顧誠玉以後還有機會,犯不著此刻冒險。再說了,皇上站在顧誠玉身後看他考卷的事兒可不是他道聽途說,而是親眼所見。他要是不給圓圈,皇上追究起來,斥責他,他臉上也是無光。
再說了,想將顧誠玉拉下前十,這麼危險的事兒,當然要夏清去做了。他是支持三皇子的,三皇子前一段時日還被皇上申飭,並軟禁了起來。雖然最後解了禁,可畢竟受了懲罰,他當然還是要謹慎些好,尤其是馬上要立儲君了。
連大皇子都被皇上解了禁,還給了差事,打算將功補罪。二皇子更是被皇上派了好幾個差事,隻除了靖王依舊無所事事。可是靖王已經被封了王,隻是皇上憐惜,還沒去封地罷了!
皇上早已經將他排除在外,再說他那身子,也不允許他坐上龍椅。
目前最有威脅的就是大皇子了,大皇子極有謀略,又心狠手辣,不得不防。至於二皇子,自有他的優勢,那就是占了嫡子之位。
否則以二皇子那毫無城府卻憨厚的性子,可能在朝堂上站穩腳跟?
於正心思轉了無數圈,眼神卻是盯在了眼前的考卷上。這張試卷也很整潔,雖比起顧誠玉的書法略有不如,字跡也算工整端正,再看內容並無塗改之處。
接著往下看,內容也尚可,進個二甲還是成的。他想了想,就給了個圓圈。
時至戌時,殿內已經掌了燈。夏清看完了手中的試卷,揉了揉眉心,看了看桌上還剩下的二三十張試卷,想著馬上就能就結束了。
雖然那些試卷,其他的閱卷官已經看過了,如無意外,他隻需按照大家給的成績就成。可就連最差的試卷,他也要大略地看一遍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