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驚呼道:“這會不會太多了?”
呂氏有些心疼,上次報喜可是隻給了三十兩呢!這會兒兩個可是二百兩呢!
“老太太,這次的情況不同,五爺中了狀元,咱們顧家不可同日而語啦!五爺這會兒肯定都當官兒了,可不能下了五爺的麵子。”
那些信使從京城過來,一百兩還是少的了。啞婆婆暗歎了一聲,終究是莊戶人家,老太太也是小家子氣了些。日後去了京城,怕是要給五爺丟臉麵。
啞婆婆打定主意,要將呂氏的性子好好掰掰。
呂氏再心疼,也隻得將銀票又塞了進去。接著,對啞婆婆拿過來的那些小紅封,那也不是多肉疼了。那些小紅封裡頭的銀子不多,加起來也隻不過六十七兩罷了!
顧老爹將呂氏拿過來的紅封都一一塞給了那些報喜的差役,並留下大家用晌午飯。
“顧老爺,這飯就免了吧!本官也要回衙門了。”李知縣知道他們來之前,沒派人知會,都這會兒了,不好叫人家準備飯食。
“諸位大人可一定要留下吃頓便飯,飯食已經準備上了,待會兒便能開席。”顧大伯連忙上前幫忙接待。
李知縣又推辭了一回,見盛情難卻,也隻好留下了。當然,他留下也是看在顧誠玉的麵子上。顧誠玉如今是從六品的官員了,他當然要與顧家貼近點關係。
這廂的顧誠玉還不知道家裡已經收到公文了,他來翰林院應卯已經三日。張亥也給他布置了一些雜活,例如去給什麼纂修的實錄或編修的史書找錯彆字。當然,這些書都是一些陳年舊書了。
可不是現在正在編撰的什麼書史和實錄。不過,顧誠玉也沒有氣餒,他剛進翰林院,肯定不會安排什麼重要的活計給他乾。他現在不但不能有什麼不滿,還得勤勤懇懇、毫無怨言。
不然,張亥肯定對他更看不上眼了。
“瑾瑜,你家下人給你送飯來了。”任閣這兩日與顧誠玉混熟了,直接喊了顧誠玉的表字。
朝廷可不給官員提供飯食,若是官員離得近的,可以回去吃,中間有半個時辰的吃飯時間。家離得遠的,也隻能叫家裡人或下人來送飯。當然,有銀子的話還可以去酒樓或那種小食肆。
翰林院的同僚都住得遠,大多在南城,所以都讓家裡人來送飯。天天去酒樓和小食肆也不實際,就那麼點俸祿,天天吃還不給吃窮了?可不是所有官員家裡都是寬裕的。
顧誠玉不能搞特殊,也是叫茗墨他們送飯給他的。可是天熱的時候還好,要是等天冷了,那送過來,菜上的油都凝結了。
那些官員會想不到辦法嗎?當然不可能。每個屋子處都有小泥爐,每日供熱水的同時,還可以熱飯菜。不過,燒爐子是要木炭的,這就得大家掏銀子平攤了。
顧誠玉出了屋子,一看,今日送飯來的是茗硯。
“大人可是餓了?”茗硯將手裡的五層紅漆描金提盒交給了顧誠玉,那屋子他是不能進去的,隻能待在外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