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玉說完,就看向了甘典籍。這話就是說給甘典籍聽的,他也想試探試探,看他到底打算什麼時候報上去。
甘典籍雖然麵相有些猥瑣,可為人卻十分精明,怎會聽不出顧大人的言外之意?
“那咱們就卻之不恭了,也許明顧大人就沒空與下官們這麼悠閒地談天說地了。”
顧誠玉一聽,就知道甘典籍懂了他的意思。看來對方還是識相的,那他也就不再多言了。雖然他自己報上去也不是不可,但終究沒有甘典籍報上去有說服力。
“爺,你找到的那個侄兒到底是誰?小弟到底在哪裡?”顧萬芳放下手中的書本,向著他祖父問道。
他昨兒就已經問了他爺,可是爺一直不肯說。他覺得那堂叔的家境肯定不差,不然為什麼一出手就是五十兩銀子?
對於為什麼來京城,他有些迷茫,小弟被人帶走了,爺隻說小弟在京城,還說當年被拐走的大妹也在京城。爺辭了二叔家,匆匆忙忙將他們帶來了京城。還隻帶走了家中的銀錢,家裡的兩畝地都不管了。
至今也沒和他說過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弟為什麼在京城?而且他們到了京城好些時了,怎麼一直未見小弟?爺帶他們來了京城,卻不說去尋小弟和大妹,而是去找什麼顧氏的親戚。
對於顧氏族人,顧萬芳自然聽顧長柏提起過。聽顧長柏說就是因為當年窮,才背井離鄉到了應南府。可如今爺卻說在京城找顧氏親人,還帶回來五十兩銀子。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爺瞞著他的事太多了,他有些糊塗了起來。原本他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可如今小弟下落不明,他也沒了讀書的心思。
爹去了,娘也改嫁了。他作為家中的長子,當然要管好弟妹,否則怎麼對得起爹的在天之靈?
原先有爺看顧著,也用不著他煩心,他隻需專心讀他的聖賢書就好。可如今小弟都不見了,叫他怎麼靜得下心來讀書?
顧長柏看著眼前一襲洗得發白的月白色交領細棉布長袍的少年,心中有些酸澀。這與老大有五分相似的眉眼,讓他不由得想起了早逝的大兒。小幺被人帶走了,他的心中怎能不急?
可是急也沒用,那神秘人說了,隻要他乖乖替他們辦事,小幺自然能夠安然無恙,且還能好吃好喝地供著,與那些大戶人家的子嗣一樣過上錦衣玉食的好子。
可這都是在他們聽話的前提下,他如今隻能按照神秘人說的去做。
想到這裡,他不由得想起了那道不怒而威的影。老三真是生了個好兒子,此子必能帶著顧誠玉飛黃騰達。
他自認長孫讀書聰明,隻可惜家中貧困,拜不上好的老師,可是長孫與那顧誠玉比還是差了一大截的。章節內容正在努力恢複中,請稍後再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