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誰適合做太子?(1 / 2)

顧誠玉哪裡知道皇上的心思,他隻是想借機毛遂自薦而已。

他沉下了心,寫下第二首《水調歌頭》。這是前世的一首名詞,剛才那首顧誠玉可謂是彆有用意,這一首就是純粹的欣賞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彆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皇上對這兩首詞很滿意,尤其是那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他想起了那人,就算他貴為帝王又如何?那人還不是一樣心係於他人?他知道,她是不願的,不願被困在深宮之中,不願他們的兒子待在這個華麗的牢籠。

她是怨的,直到死都在怨他。她情願放棄自己的性命,也要逃離這個令她痛恨的地方。他曾後悔過,若是放了她與那人團聚,也許她也不會這麼年輕就香消玉殞了。

這首詞不是他心中的寫照,卻與那人的心境附和,但是這恰恰讓他更為悲傷。

皇上甩了甩頭,近來總是喜歡多愁善感,將心思又放回到顧誠玉的詞牌上。他今兒見識了顧誠玉的詩作,才深深覺得此人詩才了得,就連他也不得不佩服,這兩首詞簡直可以作為千古名句來讓人傳誦。

不過,這少年郎小小年紀,心思卻比那些閱儘千帆的垂暮之人還要重。可皇上轉念一想,也隻認為顧誠玉不愧為神童,他想起了顧誠玉的過往事跡。

五歲開蒙,在鎮上的私塾讀書,八歲參加縣試,十一歲又參加了鄉試。因會試改為鄉試的三年後,所以十四歲才得以參加,一路過關斬將,今年成為了翰林院修撰。

讀書不過十載,已然成為了大衍朝最年輕的官員。皇上對於以前看過的史書上記載的神童,一直是報以懷疑的態度,沒想到他大衍竟然也能出一個這樣的神童。

“這兩首詞做得不錯!”皇上回到自己的禦案前,命德安將顧誠玉的詞牌拿給他,準備好好欣賞一番。

顧誠玉寫完,就從椅子上坐起,忙謙虛地回道:“微臣惶恐,皇上過譽了。”

“你也莫要謙虛,朕最近將想製一套實錄,名為《大衍會典》。此次參與的官員眾多,朕已經讓六部尚書總領,由翰林院編撰這套書籍。朕見你才學不錯,這字兒也寫得好,想來應該也能為此書編撰出一份力。”

皇上這會兒欣賞著顧誠玉的字體,覺得顧誠玉的字已經自成一派,也算大有所成了。於是將幾日前,朝會剛剛布置下來的任務給顧誠玉說了說。這麼才華橫溢的狀元郎,放著不用豈不是可惜?他大衍可不養閒人。

顧誠玉聞言心中大喜,皇上這是點名要他參與了吧?要編撰《大衍會典》這事兒,他在前幾日就聽說了。這套書主的主要內容是以六部官職為綱,分述各官衙的職掌和實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