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正在批閱一份奏折,心中十分不暢快。這段時日,因他親自批閱奏折,內閣那些個老臣就徹底做起了甩手掌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也堆到了他麵前。
重要的事兒看不見幾樁,奏請立太子一事倒是占了奏折的六七成。
那些內閣的官員不知道都在乾些什麼,他能看到的就是這些亂七八糟的奏折?
皇上揉了揉眉心,這是在逼朕呐!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夏清作為內閣首輔,權柄太大了,已成氣候。
他必須儘快扶持一人,與夏清分庭抗禮。皇上將朝中的官員都在心裡過了一遍,也沒想到有哪個能為他所用的。
朝中關係複雜,就算是中立之臣也是姻親關係遍布,辦起事來被束縛了手腳,他使喚得也不儘興。
那些老臣都是老狐狸,想拿捏勢必得耗費一番心神。他沒有這麼多時間與精力,身子到底不比年輕時了,那些壯誌淩雲已經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消失無蹤。
想要坐穩江山,可不能憑意氣用事,須得學會中庸之道,權衡利弊,更要三思而後行。
就比如眼前這堆奏折,縱使他再厭惡,也不得不批閱完。他是天子又如何?照樣有身不由己的時候。
思來想去,他隻得在新任官員中挑選,目前為止,他對顧誠玉還是抱有期望的。
皇上定了定心神,也罷!隻是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必要時幫上一把也使得。等日後朝中之勢有了平衡,他也能高枕無憂了。
心中打定了主意,聽得張亥行禮問安,皇上這才叫起。
“張大學士這會兒過來,可是會典一事已經擬定好了章程?”
皇上算了算時日,會典一事已然布置下去五日,張亥來求見,估摸是為了此事。
“啟稟皇上,微臣正是因會典一事而來。這是翰林院擬定的會典章程,還請皇上過目。”
候在一旁的德安連忙上前接過,恭敬地遞給了皇上。
隨著皇上一頁一頁翻看過去,張亥的神情也跟著緊張起來。
皇上打開序目,先是有些驚訝,而後則是讚賞,最後看完更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是你們翰林院和六部擬定的?不錯,朕看應該沒什麼需要查漏補缺的,就按照這個來編撰吧!”
張亥原本就盯著皇上的麵容,自然能看出皇上十分滿意。接來下,皇上必然會問這是誰想出來的,畢竟這序目與原先翰林院所作截然不同。
“臣遵旨!”
“你這序目倒是例舉得不錯,日後翰林院所編撰的書籍,皆可用此等形式。看著一目了然,往後翻找也容易些。”
這麼一想,皇上更是對序目讚不絕口,很是誇讚了幾句。
“這是誰想出來的?你們這些老臣可想不出這法子來。”
皇上此刻的心情有了幾分愉悅,翰林院這些資曆老的官員,隻會按部就班地做事,何曾想過要改革或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