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看出皇上心中下了決心了,皇上都已經讓顧誠玉在早朝時提出此事,想必不是讓他們來商討的。而是讓顧誠玉告訴他們,該怎麼施行。
那此刻他可不能提出異議,不然皇上心中肯定不高興。並且皇上的決定並不會改變,那他還不如識相些。
他為首輔,底下的孝敬不少。那些茶農孝敬的,他並不看在眼裡。
夏清承認顧誠玉十分有才乾,可是顧誠玉還是太年少了。且如今官職還隻是個從六品,顧誠玉吃虧就吃虧在這上頭。
顧誠玉一聽這話,不由得暗罵這夏清果真是老狐狸,且臉皮也厚得可以。
果然,皇上的麵色已經緩和了幾分,這是滿意夏清的識相。隻要首輔同意了,那茶稅一事就少了許多阻礙。
顧誠玉猶豫了一瞬,還是決定爭取一下。畢竟互市對朝廷有益,他隻想儘一份力,若是實在不可行,那他也隻能放棄了。
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而蔣明淵本來就剛成為京官,人脈也不豐,能站出來為他說上幾句,都算是不錯的了。
“回首輔大人,這就要回到下官之前所說的了。隻要給大興足夠的好處,他們占了便宜,剛開始時自然是滿心歡喜的。等他們回過神來,咱們也得了莫大的好處,咱們並不虧。”
“若是之後他們不再同意結盟,那互市也可作罷!不過,這隻是微臣昨晚想到的一點淺見,若是皇上和諸位大人覺得此事不可行,那也隻能說是下官想得太片麵了。”
顧誠玉也承認自己的想法,還不太完善。不過,想要完善它,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並且世事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他不在邊關,對這些事僅限於前世相似的文獻,或許真正實行起來,會變得困難重重。
例如兵力部署,例如士兵是否善戰,將軍是否有謀略,這些都是互市開通,不可或缺的要素。
戴元吉說得不無道理,顧誠玉剛才反思了一下,或許真是他太想當然了。
“不!父皇,兒臣倒是覺得顧修撰所說的互市,可以嘗試。咱們大衍如此大國,難道還怕了他們小國不成?再說,開通互市的好處不少,最起碼在稅收一事上,就能為充盈國庫使上一份力。”
大皇子沉思了一瞬,接著道:“剛才顧修撰提出的幾點頗有道理,至於其他的,光憑這幾點,肯定不成。不過,這得在施行中慢慢解決,一時半會兒肯定想不到這般全麵。這事兒,兒臣以為,還得派上官員去邊關,製定詳細的計劃才成。今兒在朝堂上,肯定是爭辯不出所以然來的。”
顧誠玉著實有些訝異,沒想到大皇子能同意他的觀點。其實他是覺得這些官員都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那大衍又如何能昌盛?
看來大皇子確實有股衝勁兒,野心自然不缺,適合開疆擴土,不適於守成一派。
皇上也覺得顧誠玉提出的幾點,基本算是解決了其中幾大難題。他也有些意動,說不動心是不可能的。
他如今隻是年紀大了,要是擱在之前年輕那會兒,怎麼可能會如此猶豫不決?他歎了一聲,還是老了,隻想守成,沒了之前的野心。
還是看了眼大皇子,覺得四個皇子中,與他最像的就是老大。隻可惜,老大是庶出......
二皇子握了握拳,終究是沒有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