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恩典(1 / 2)

顧誠玉這麼一說,皇上也回過味兒來了。他暗自琢磨了一下,顧誠玉說得不無道理。

沒好處,那些鹽商肯定是不願意冒這份風險的。去往邊關的路上凶險自不必說,那些鹽商在臨近州府賣豈不是更好?何必去多事兒?

所以,顧誠玉說提出在噸數和銀錢上稍微放寬些,想必那些鹽商肯定會動心。

更不要說還可以再順帶些貨物去靠近邊關的州府去販賣,回來再帶些珍貴的皮草和藥材,轉手後又能賺上不少。

至於路上的損耗,在鹽引麵前就不值一提了。販鹽可是暴利,那些大鹽商知道該如何取舍。

皇上這次是真的滿意了,這顧誠玉果真還有藏著掖著的。若不是今兒他給顧誠玉挖了坑,想必顧誠玉還不舍得將這些說出來。

“那按你所說,朝廷隻需出糧草,那些鹽商為了鹽引,也會護送糧草去邊關。”

顧誠玉忽而一笑,搖了搖頭。

見皇上目露疑惑,他又接著道:“皇上,微臣還有一個疑問,鬥膽請皇上解惑。”

“說吧!”皇上拿起茶碗喝了口茶,同時在心中思量,不知道顧誠玉又想到什麼好法子。

“皇上,敢問朝廷每年征收的糧食夠得上送往邊關嗎?”

顧誠玉已經查過相關的書史,從嘉仁帝時,朝廷的糧食供給邊關就有些勉強。

倒不是收不到糧食,而是離京城太遠的州府,將糧食送往京城實在太麻煩,所以朝廷允許這些州府將糧食全部換成銀錢,或換一部分。

這樣一來,朝廷征收上來的糧食就少了。

朝廷征收上來的糧食可不是光送往邊關的,其中一大半都要折合成銀錢,不然國庫的銀子哪有這麼多?

還要留著糧食以防突如其來的災難,所以若是碰到征收上來的糧食少,那就要去糧食出產多的州府調集糧食。

顧誠玉認為本朝應該和嘉仁帝時差不離,畢竟稅法沒有重新改革過。

皇上搖了搖頭,“若是按照每年的糧稅,征收上來的糧食自然是夠的。隻是有些州府距離京城路途遙遠,若是以糧食交上來,路上耗費的財力可不小,所以都折合成了銀子。”

“但是這樣一來,征收來的糧食就少了。每年邊關所需的糧草不夠,還得去彆的州府征集一部分。”

皇上對於邊關糧草的消耗有些頭疼,駐紮邊關的將士太多了,最多的時候約有五十萬之巨。再說大衍也不止這麼點軍隊,其他地方也有兵力部署。每年消耗的糧草之巨,可不在少數。

對於虎視眈眈的大興,皇上心裡自然是痛恨的。可是大興勇士多,且都有股豁出去的狠勁兒,他們大衍一時也對大興無可奈何。

顧誠玉印證了自己的想法,定了定心神,又接著說道:“那若是從江南等地的州府籌集糧食,再護送去邊關,期間耗費的錢財肯定不小。微臣是想另辟蹊徑,將朝廷的損耗降到最低。”

皇上看著顧誠玉,見顧誠玉正在沉思,也不打擾。

隻過了幾息,顧誠玉將心中的想法想了個透徹,這才接著說道:“若是讓那些鹽商自己購置糧草送去邊關,那朝廷自然無需煩心。”

“那些鹽商自家就有許多田畝,需要購置的並不多。再以糧食抵了金銀,去換鹽引,最後讓他們自己送到邊關去。朝廷隻需把控好鹽和糧草的數量即可,那豈不是要省事兒不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