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致瑞說完之後,將底下四個弟子的神色都打量了一番。
尹坤皺眉苦思,吳安有些驚訝。顧誠玉倒是神色淡然,好似毫不意外他的看法。
不過何繼勝的神色倒是耐人尋味了,隻見他先是驚訝,隨後眉宇緊皺,最後嘴角輕輕挑了一下。
不過隻是一瞬,就立即恢複了常態。
梁致瑞看了心下一沉,這是不屑的意思?
這個弟子他是有些了解的,雖說兩人的性情不相投,但好歹一起生活多年,照這樣看來何繼勝應該是站隊了。
且站隊的對象應該是大皇子,何繼勝為人精明,三皇子這樣的肯定看不上,靖王自然不必考慮,那就隻剩下大皇子了。
畢竟自己剛才說二皇子的機會更大一些,何繼勝的態度足以證明他並不看好二皇子。
梁致瑞微微歎了口氣,若是最後是大皇子成為太子還好些,何繼勝也算沒有選錯。可若皇上最後選了二皇子呢?
“老師的意思是說二皇子的機會大一些?可是二皇子在才乾上還是要遜色於大皇子的。”
吳安驚詫於老師看好的人選,二皇子確實性子寬厚,若是有幸成為君王,也能算是仁君。
可二皇子的性子卻綿軟了些,如今大興虎視眈眈,若是二皇子成為了君主,他還能壓製得下大興嗎?
這麼多年下來,皇上對大皇子的包容和看重一直被他們看在眼中,他還是覺得大皇子的機會更多一些。
“是啊!二師兄說得對。老師,皇上對大皇子的看重您不是不知道,學生還是覺得大皇子的機會多一些。更何況先皇在時就說過,隻立賢不立嫡。”
何繼勝將茶碗放在桌上,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梁致瑞的麵色忽地沉了下來,“雖說此處沒有外人,可你說話還是謹慎著些,小心隔牆有耳啊!”
何繼勝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其實先皇在世時,並不看好當今這位,也是說過這句話的。
當年先帝有五子,當今皇上乃是正宮所出,理當被封為太子。
可是先帝十分寵愛第四子項王的母妃蕭貴妃,蕭貴妃花容月貌,在閨中之時就以美貌聞名京城,先帝自然愛屋及烏。
對蕭貴妃所出的項王也是寵愛有加,想封項王為太子,卻被群臣攔下,讓身為嫡子的皇上常常黯然神傷。
隻是那時當今的外家勢大,不得已最後隻能選了慧明帝為太子。
當今皇上才乾了得,就是先皇也不得不承認。先皇見慧明帝確實適合做君王,日後也是認真教導。
不過,慧明帝登基也確實不容易。那些個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燈,著實他吃了不少苦頭。
按說當年慧明帝吃了這麼多的苦頭,就他更應該早早地立嫡子為太子才對。
可皇上竟然也學了當年先皇的派頭,甚至比先皇還要頑固,遲遲不肯立太子,這就讓人看不透了。
“若是論賢,隻怕大皇子還比不得二皇子?”
尹坤插了一句嘴,惹得何繼勝看了他一眼。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