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理解歸理解,可他們要活命啊!所以隻能求大人放他們進城,不然待在城外就是等死了。
“諸位,本官言儘於此!將諸位攔在府城之外實是無奈之舉,還請諸位能理解。”
楊朝英不想再說下去,他在心中想著對策。這麼多人,這二十來個士兵肯定無法抵抗。
還不如暫時關閉城門,嚴格審查,隻許出不許進!
“大人!你讓咱們前往應南府,要是應南府的大人也不肯放咱們進城,那又當如何?”
村長也不是那等不講理之人,相反,他之前還是個讀書人。隻是天資不靈,沒考上什麼功名罷了!
讀書能使人明事理,這點確實不錯。
老者比起大字不識一個的村民,自然有見識些,分析情況也更加全麵。
楊朝英被老者這麼一問,頓時有些啞口無言。確實,應南府的知府李太行是個什麼人,他當然了解得很。
畢竟兩個府城離得很近,自然會多有往來。那人是個貪婪、奸猾的主兒,收留災民這樣後患無窮的事,李太行必然是不願意的。
不要說李太行,即便是他自己,平日裡常為百姓著想之人,也對此事有些抵觸。
誰不怕麻煩?誰不想保住頭上的烏紗帽和身家性命?
所以就算災民真的去了,說不得應南府也是和他一樣的打算。關閉城門,防止災民進出。
不過他想到朝廷派下的欽差大人,那欽差大人肯定事先與李太行商量過此事了。
聽說李太行是欽差大人胡茂深的同窗加同年,為了支持對方,說不定還真能接收下這些災民。
畢竟這事兒倘若做得好,再由胡大人在皇上麵前美言幾句,那升官不是指日可待嗎?
這麼一想,楊朝英也有些心動。不過一想到自留的糧倉已經見了底,他立刻搖了搖頭。
“諸位放心,朝廷已經派了欽差大人前來。欽差大人已經去信給了應南府,與他協商了此事。隻要你們前往應南府,那邊的知府大人不敢不讓你們進城門。縱使他不肯,欽差大人也不會同意。”
聽到楊朝英這麼說,災民就知道這是鐵了心不讓他們進城了。
他們不管什麼欽差大人,也不想去這麼遠的應南府。路上沒吃沒喝,還下著雨,途中更要跋山涉水。
若是發生了什麼山體坍塌,那他們豈不是有性命之憂?
更何況途中還有山賊和路匪,他們這些人中還有女子,屆時不但會被搶銀子,這些女子更危險。
最重要的是他們身上的銀子已經用了大半,有的人家更是隻剩下了幾個銅板。
山匪沒搶到錢,會不會一怒之下將他們全都殺了?
有不少人已經想到了這些,他們都在後頭議論紛紛,老者聞言也愁眉苦臉起來。
他早就想到了這些,因此才不想帶著村民前往更遠的應南府。
因為途中不可預測的危險太多,都是一個村的熟人,裡頭甚至有一大半是他的族人。看著他們死在途中,他做不到。
最後那些災民越說越覺得此去途中危險重重,他們哪裡還敢前去應南府?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