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治標不治本(1 / 2)

丁十六這番敘述已經十分詳細了,讓顧誠玉聽了心中一沉。

現在還隻是一個村,那些災民就已經有了暴亂的跡象。

要是後頭趕去的村民都聚集起來,怕不是得將杭天府的城門給掀了?

這件事必須儘快處理,這些災民現在可沒什麼理智,他們隻想活命。狗急了都會跳牆,更不要說人了。

真將他們惹急了,反了官府和朝廷,都是十分有可能的事兒。

楊朝英連一個災民都不肯接收,那肯定是不行的。

就算將災民都安排到應南府,但應南府就這麼大,怎麼可能安頓得下?

這些個災民必定要分散到幾個州府的,不然不止是生存上吃力。就連管理起來,也十分困難。

“杭天府的江堤情況怎麼樣?”

顧誠玉之前還讓茗墨去打聽過楊朝英和應南府知府李太行的人品,據茗墨打聽到的消息,這楊朝英平日裡也算為百姓著想,是個好官,在杭天府的口碑不錯。

隻是這李太行,倒是有些見錢眼開。受賄這些就不說了,反正喜歡拿錢辦事,不過平日裡也不敢做得太過分。

總結出來,這兩人中李太行稍稍要貪婪些,性子也更圓滑。

楊朝英算是好官,至於為官清廉與否,那就不得而知了。

現在楊朝英拒絕災民進入,怕是江堤那兒出了岔子。

又或者是為了自己管轄內的府城百姓著想,為了自己的烏紗帽著想,所以並不願接收這些災民。

“前段時日江堤漏過水之後,楊大人就一直帶著河工和百姓再次加固。隻是因為天氣不放晴,因此給修繕加固帶來了難度,進度十分緩慢。就這麼的,江堤還時不時地漏水,他們是哪裡漏,就先補哪裡。”

這杭天府可是丁十六親自前去打探消息的,他為了辦好差事,還假扮成貧苦百姓,親自參與進去,因此他對那邊江堤的情況十分了解。

顧誠玉滿意地點了點,看來丁十六他們確實是花了不少心思,連這些都打探到了。

要說楊朝英這加固江堤的做法,顧誠玉還真不敢苟同。

會漏水的地方必定是江堤受重力比較大的地方,不從源頭掐斷,光補江堤那是沒用的,這是治標不治本。

這樣的情況,必須得先將那一塊彙入天椏江的細小支流給切斷,再讓一部分江水改道。

不過這樣需要的人力就多了,而那些災民不是正好能利用上嗎?

以工代賑,不但能省了銀錢,還能讓災民們不愁溫飽。至於糧食從哪裡來,顧誠玉早就想好了對策。

“大人,小的還混入河工之中,做了兩日的活計。發現那楊大人不但給了工錢,還一日管兩頓吃食,不是清湯寡水,而是實打實的雜糧窩頭。不過,最近聽說他們預留的糧食也見底了,因此堅決不同意災民入內。”

丁十六認為這雖然是細枝末節,但隻要他知道的,就必須得事無巨細地稟報。

顧誠玉點點頭,看來楊朝英確實是個好官。

顧誠玉自然是考慮到糧食這個因素的,而此事對楊朝英來說是個難題,但與他來說卻很容易解決。

“應南府這裡如今是個什麼情況?”顧誠玉了解了杭天府的情況之後,這才問起了應南府。

“回稟大人,丁十他們截留到胡大人給李大人的信件,信上表明讓應南府接收一大半的災民。隻是李大人回信,以應南府江堤漏水為由拒絕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