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這麼多銀子可都是明著記賬的,日後還得去皇上那兒交差,畢竟用了皇上的名號不是?
顧誠玉的眼皮子何至於會這麼淺?這點銀子他還不放在眼裡。至於其他官員,他自然會嚴厲監督。
若是誰當真敢伸手,那就彆他心狠手辣。
“既然咱們今日相聚一堂,那都是緣分。不過本官還有一事不明,還請諸位解惑。”
顧誠玉環顧四周,銀子到手了,那有些賬也可以清算了。
“顧大人不妨直說,吾等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儘。”孫老爺心中十分疑惑,於是連忙出聲回道。
“聽說近日杭天府的糧價上漲得厲害,且城中不少家米行都不開張,這是何故?在座的諸位都是本地人士,還請諸位為本官解解惑。”
顧誠玉冷眼看著眾人,一股無形的壓力籠罩在眾人身上,原本還算熱鬨的宴席上,頓時又靜謐了下來。
“最近幾日本官去城內巡視過,百姓們根本買不到米糧,有許多人家已經斷了炊。且糧價比之前貴了好幾倍,糙米的價錢更是已經上漲到四十文一斤。本官倒是不清楚,這杭天府竟然這般富庶,隻是糙米,竟然也能賣到四十文一斤了。”
“不錯,本官乍聽之下,還有些不可置信。就算江南富庶,但本官卻從未聽說過四十文一斤的糙米。”
胡茂深立即會意,知道顧誠玉是想將糧價控製起來,否則越漲越離譜,最後杭天府還不得亂成一鍋粥?
雖說他對顧誠玉的想法並不樂觀,但既然連捐銀子這樣的事兒,顧誠玉都能辦成。
那說不得糧價上漲一事,顧誠玉還真有辦法也不一定。
眾人都麵麵相覷,沒想到顧誠玉會突然提起這件事來。
在場的十四位商賈,其中有五家都開了米行。其中尤以夏氏的米行規模最大,就杭天府一個府城,夏氏就開了三家。
“咳!大人可是從哪裡聽來的謠言?這糙米怎會是四十文一斤?”
王老爺有些心虛,他前兩日還偷偷賣到過五十文一斤呢!照樣有百姓肯買,沒法子,不買難道要餓死不成?
他家中也有兩間糧食鋪子,雖然鋪麵不大,但前段時日糧價突然暴漲,他也著實賣得了不少銀子。
後來要不是因為儲存的糧食不多,他還真能發上一筆橫財。
他昨兒還聽著家裡的老妻嘀咕,羨慕彆家開了好幾間米行,這幾日是賺得盆滿缽滿的。
而他家卻隻有兩間小鋪子,錯過了這次賺銀子的好時機。
目前要論誰家糧食囤積地最多,他倒是有所耳聞。據說最近夏氏正在到處收糧食,肯定是想囤積米糧,再以高價賣出。
災民們手裡多少還有些銀子的,再加上城內百姓每日都要吃喝,夏氏這次鐵定能大發橫財。
“是啊!大人鐵定是道聽途說,這可做不得準。最近城內的米行未開門,那是大家實在沒有糧食可賣。不知是誰訛傳,咱們杭天府也會和長天府一般決堤。百姓們都怕一旦決了堤,他們會和城外那些災民似的,沒了糧食充饑。因此,那些農戶都不肯賣糧,寧肯都留在手中,以備不時之需啊!”
其中一位寧老爺得了夏鴻基的示意,忙起身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