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柴米油鹽(1 / 2)

剁頭去皮洗淨、加鹽酒醃製, 最後加水燉上半個時辰,一條足有三四尺長的菜花蛇就這樣進了大家的肚子。

酒是隨身攜帶的糧食酒,沒有蔥薑蒜, 這頓蛇肉羹總的來說並不太好吃。

魚娘隻嘗了一小口, 剩下的全給陳氏了。

因為是二牛和大慶小慶發現的這條蛇, 所以他們分到了兩塊蛇肉。

魚娘想起在下河鎮時, 自己釣的魚最多,最後也和二牛一般,分到了最多的肉。除了一頓香噴噴的煎小魚,她還因此得了一個名字。

一眨眼, 離開下河鎮一個多月了, 再想起當初的日子, 雖然多是苦澀,卻不必像如今這般惶惶不可終日,朝不保夕。

在糧食極其珍貴的災荒年間, 蛇肉對大家來說,是一頓不可多得的美味。除了魚娘過不了心裡的坎,隻嘗了一下,剩下的蛇肉被大家瓜分地乾乾淨淨。

吃完飯, 李仲海拿出雄黃粉,打算把牆角的裡裡外外都撒一遍。野外沒有條件,現在住在院子裡, 當然是怎麼舒服怎麼來。

若不把院子整一遍, 什麼老鼠、蜈蚣、蚰蜒、蜘蛛爬的到處都是,除了多個睡的床, 和露宿在外也沒什麼區彆。

這個院子雖然有雜草, 但東西還算齊全。

有一口水井不說, 水井旁有打水的軲轆和桶,廚房裡也有織好的土灶和鍋。這些東西看起來零碎,缺一樣都不行。

李大成道:“咱們還是承了石家的人情,這院子可比雲安的好多了。”

李伯山也深有同感,雲安的院子比這個小了一圈,裡麵連個灶都沒有,還要他們自己和泥壘。

王氏和女眷們紛紛抱出了自家的衣服,準備好好洗一洗。

這些衣服上都沾滿了灰塵,破破爛爛的,有的裡麵還有虱子。

院子裡沒有晾衣繩,於是板車上用來綁東西的繩子正好可以用。

洗好衣服後,眼瞅著還是個大晴天,陳氏又想著把魚娘的頭發也給洗了。

小院裡沒多少柴火,僅有的要晚上做飯用。

陳氏不願意讓魚娘用涼井水洗頭,若是夏天還好,溫度高頭發乾得快,過了中秋天氣轉涼,小孩子的身子骨還沒長好,乍一見涼氣,很容易生病。

於是她想了想,轉身去找了王氏。

李伯山一家比李仲海一家多了一口人,王氏的衣服就洗的慢了些,現在才剛把衣服擰好準備晾出來。

陳氏笑盈盈幫王氏把衣服搭在繩子上,“大嫂,今天天氣這麼好,你要不要幫二丫洗個頭?魚娘的頭發亂的梳都梳不開,我準備今天幫她好好洗洗。”

王氏想到二丫也好久沒洗頭,也有些心動,“那要不,讓二丫和魚娘一起洗?”

陳氏道:“行,那我去叫仲海去外麵買點柴火,這大秋天的,用涼水洗頭凍著二丫了怎麼辦?”

王氏遲疑了,“這,洗個頭用柴火燒,娘會罵人的。”

陳氏心想,我又何嘗不知,“大嫂,咱們自己出錢,娘罵一兩句怎麼了,又不會脫掉一層皮。”

王氏猶豫了片刻,終於答應了。

這邊,魚娘幫李大成研墨。

外出逃難路上,李大成除了金銀和幾套衣服外,隻帶了筆墨紙硯。

他把紙平鋪在桌子上,沾了點墨,思慮片刻,開始寫字。

李大成的字頂多算是工整,說不上多好,不過在魚娘這個外行漢看起來,已經是大開眼界了。

她一邊研墨,一邊側身看李大成寫字,“肉、麵、鹽……”

李大成提筆皺眉思索。

魚娘出聲提醒道:“爺爺,還有菜,咱們還要帶上菜。”

李大成道:“是該帶上菜,沒有菜也不行。不過咱們最好帶醃菜或者乾菜。”

原來李大成正在思索路上應該帶哪些東西,他是兩家人的主心骨,吃穿住行樣樣都要思慮周全,每到一個地方休整,他便要拿出紙筆,記下來哪些東西缺了,哪些還有富餘,這樣才好查漏補缺。

前幾次上路,他們帶的乾菜不夠,往往還沒走到下一個城鎮,乾菜就已經吃完了。

本來李大成想著乾菜隻是給大家換換胃口,可有可無,於是少買了一些,結果大家路上都出現了腸胃不通之症,他隨口和魚娘提了一句,讓魚娘記得提醒他多買些乾菜,果然,魚娘是個腦子靈活的,這次就給他說了。

李大成把“菜”添上去,“好了,寫完了吃食,再想想咱們還有哪些要添的?被褥和毛皮不用添了,還要帶些常備的藥。”

魚娘想了想:“金瘡藥、蒙汗藥、雄黃粉。”

魚娘說著說著笑了,“爺爺,咱們帶的這些藥怎麼看著更像是要去打仗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