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夏之交,一個約莫十四五歲打扮樸素的少年從大街上飛奔而過,他的眼睛亮晶晶的,額頭上冒出汗水,最後來到了一個醫館麵前,“大姐,我回來了!”
從醫館裡走出一個少女,隻見她又黑又密的頭發略略挽起,斜插兩支銀釵,穿的也是頗為簡單,隻一件淺色的長錦衣,袖口繡了幾朵豔麗的海棠,顯得活潑了幾分。
少年和少女長得很是有幾分相似,鵝蛋臉、高而直的鼻梁,還有一雙笑起來同樣彎成月牙的一雙眼睛,一看就是一家人。
“三牛,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爹呢?”原來這個少女就是長大後的魚娘。
魚娘挽起袖子,露出一截白皙的手腕,好讓身上涼快些,她剛才在醫館裡忙著處理新送來的一批草藥,渾身汗津津的,站在外麵吹了風才感覺不那麼熱了。
三牛和小時候一樣,即使已經快成家立業了,在魚娘麵前依舊像一個小孩子。他也學著魚娘把袖子挽起來,不過和魚娘隻露出一小截手臂不同,他卻是全捋到了小臂以上,滿不在意道:“爹在後麵,我跑得快就先回來了。”
魚娘氣的有些想打他,不過想了想還是忍住了,“醫館的事還沒忙完,要不你先回家去吧?”
三牛道:“沒事,我在這幫你。”
他和魚娘並排走到屋內,看了一下四周,藥臼裡還有一些未研磨好的三七。於是三牛直接走過去拿起藥杵開始乾活。
魚娘則坐在一旁,用閘刀把甘草切成片。
“大姐,今天福生怎麼沒來幫你乾活?”
說來也怪,李叔河在學醫上沒有一點天賦,李大成手把手教也隻不過讓他粗識了一些草藥,而福生雖是他親生的,卻對從醫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自幼便喜歡纏著魚娘和李大成,長大一些後更是整日待在醫館不願意回家。可以說,每次三牛來醫館都能看見他。
魚娘道:“他外祖家找過來了,他回家去看看。”
“真的假的?”三牛瞪大了眼睛,一臉不敢相信,“嬸娘她爹娘不是早就死了嗎?又從哪突然冒出來的?”
魚娘道:“不是嬸娘的親爹娘,是一個旁支的舅舅。”
三牛用力搗著藥臼裡的三七,搖搖頭道:“那嬸娘的親爹娘都死了,她豈不是難過死了,難怪福生要回去。”
魚娘看了他一眼,警告道:“你晚上見了福生可不準亂說話。”
三牛道:“大姐你就放一萬個心,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我比你還清楚。”
兩人在醫館裡忙活著,其間來了兩個病人,魚娘給他們看了一下,叮囑了幾句拿了藥就回去了。
她看了眼外麵的天色,“天快黑了,咱們收拾一下回去吧,爺爺馬上就來了。”
果然,還沒等魚娘收拾好李大成就到了。
比起十年前,李大成的精神頭看起來更好了,頭發烏黑烏黑的,臉上的皺紋也少了許多。沒有了逃荒的顛簸,也沒有了戰亂之憂,兒孫和睦,萬事順心,再加上魚娘的暗中調養,想不年輕都難。
李大成見了三牛捏捏他的胳膊,開玩笑道:“三牛最近又長壯了,看來安陵城的飯菜比咱家的好吃。”
三牛抬起自己的胳膊捏了捏,好像是又結實了一點。
“你們倆先回去吧,我估計你娘已經做好飯了正在等著你們回去吃。”
魚娘把最後的一點草藥收拾好,捶捶肩膀揉揉腰,“爺爺,我覺得咱家還是要再請個乾活的人,不然這麼多藥材處理起來太麻煩了。”
這些年隨著醫館在這一片的名聲越來越大,來看病的人越來越多了,即使有福生打下手,魚娘還是覺得有些力不從心。
李大成看了醫館裡堆的滿滿的藥材,沉思片刻,“是該再找幾個夥計了,這事就交給我了,你先回家吃飯去吧。”
魚娘在醫館裡上了五年學,等她十來歲後身量看著和男孩便有了一些差彆,若是再隱瞞下去難免會生出一些事端,於是便主動向鄭夫子請辭離開了學堂。當然,除了這個原因,還有便是她再繼續學下去就該去考科舉了。
魚娘對科舉考試沒有什麼執念,她讀書不過是為了開拓眼界,了解這個世界文人的思想,以便於更好地融入,免得哪一天說了什麼驚世駭俗的話被有心人知道了,從醫才是她的本心。
鄭夫子知道魚娘不願意繼續去學堂後,很是遺憾,好不容易出現了這麼一個有天分的學生,眼看著在科舉之路上能走得遠一點,哪曾想居然誌不在此。為此鄭夫子還特意去了一趟李大成的醫館,希望李大成能夠說服魚娘改變主意。
後來偶然間有一次鄭夫子路過李大成的醫館,心血來潮進去看了一眼,結果看到了已變回女孩的魚娘,霎時根根胡須都僵住了。
李大成趕緊走出來向鄭夫子解釋了一番,說魚娘乃是李子愚的孿生胞妹,李子愚去外地看望外祖父母,醫館不能缺人,暫且讓李子愚的胞妹來幫一下忙。
鄭夫子皺著眉頭打量了一番魚娘,直看得魚娘渾身冒冷汗,他最後仿佛接受了這個說法,略一頷首和李大成道彆後便走了。
經過此事,李大成覺得魚娘還是要先躲一段時間,直到身量足了,外人一眼看不出來她和李子愚的區彆方可安心,否則一個簡單的理由怕是很難說服像鄭夫子這般敏銳的人。
於是魚娘足有大半年沒有去醫館幫忙,要麼待在李家安心跟著綾羅學打絡子,要麼去沈家跟著李氏學醫。一直到她的第一次葵水來了,身體開始抽條了,打扮起來是個含苞待放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外人一眼看不出她和李子愚身上的相似之處,李大成這才讓她去醫館幫忙。
傍晚街上的行人少了一些,但是依舊不算少。街邊的小販在賣力地吆喝,希望能賣完攤子上的菜早點收攤回家。行人匆匆,或急或緩或是停下來討價還價。
夕陽染紅了半邊天,映得房子屋頂都染上了一層薄薄的紅色,整個大地都變得絢麗多彩。姐弟倆不緊不慢地欣賞著美景,路過豆腐攤時,魚娘想到晚上不如做煎豆腐吃,於是便買了一塊豆腐。買完豆腐後兩人沒有逗留,繼續往回家的方向走。
“你在安陵城怎麼樣?有人欺負你嗎?”
三牛如今在安陵城內跟隨一位舉人讀書,半個月回家一次。
三牛道:“挺好的,大家都很和睦。我們馬上要下場了,大家心裡都憋著一股子勁兒,哪還有閒心去搞些是非。”
魚娘點點頭,“那就好,可惜現在朝廷遷都去了北方,不然你在安陵城考進士多方便。”
七年前整個蘭江以北開始混戰,謝將軍的人馬吞並了周圍幾個大郡,眼看就要直指大燕朝的都城,坐上夢寐以求的寶座,就在這時,南方朝廷的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渡江,從謝將軍的大後方開始包抄,打了謝將軍一個措手不及。
南方朝廷的軍隊渡江後,四處征戰,最後終於在五年前平定了蘭江以北的所有戰亂,開始執掌天下,定下國號為“乾”,並把都城搬到了大燕朝的舊都。
如今安陵城已經變成了安陵郡,下轄周圍十三個縣,雲陽則是離安陵城最近的一個縣。
說到考試,三牛有些低落,魚娘並未多說什麼,三牛已經長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憂無慮,有了不被外人所知的心事,這是很正常的。人嘛,總要有一些自己的秘密,若是心中毫無城府坦坦蕩蕩,像一張白紙一樣一眼能看穿,才更讓人擔心。
姐弟倆走過熙熙攘攘的大街,來到了自家的院子前。院門微微敞開,透過不算窄的門縫能看到陳氏正在裡麵擇菜。
三牛的失落煙消雲散,喜悅大喊道:“娘,我回來了!”
陳氏扭頭一看,立刻站起來用束在腰間的圍裙使勁擦了擦手,驚喜道:“你怎麼突然回來了?你爹都沒和我說一聲。”
李仲海從廚房走出來,臉上淌著汗,“這不是我們倆想給你個驚喜嗎?讓你高興高興。”
“一會兒再找你算賬。”陳氏瞪了李仲海一眼,又雙手抓著三牛的胳膊,仔細打量了一番,心疼道:“瘦了,是不是在安陵沒有吃好?趁現在街上還沒收攤讓你爹去買點熟肉給你補補。”
三牛咧嘴一笑,好不容易養出來的書卷氣跑的沒影了,“娘,我沒瘦,爺爺都說我又變結實了。”
陳氏將信將疑,有了李大成的話她不好再說些什麼,“你和你姐去屋裡先歇著,我和你爹先把晚飯做好。”
魚娘撒嬌喊了一聲娘,“我和三牛擱彆人家都結婚生子了,你怎麼還把我們倆當成小孩子看。今天你和爹就先歇著吧,嘗嘗我們倆的手藝如何。”
陳氏嗔怪地瞪了魚娘一眼,“沒規矩,哪有姑娘把結婚生子這事掛在嘴邊的,一點都不害臊。”
魚娘被陳氏說了十幾年的沒規矩,臉皮早就厚的跟城牆似的,她調皮地眨眨眼,“誰讓你是我親娘呢。”
李仲海在廚房待了老半天,渾身汗津津的,有人能接過他的活自然再樂意不過了,說著調和氣氛的話,“好了好了,都是兒女的一番孝心,你不願意我可是再願意不過了。”
陳氏終究沒拗過除她之外的三個人,魚娘和三牛搶到了廚房。
廚房裡,三牛負責燒火,魚娘則在一旁切菜炒菜。
李仲海雖沒告訴陳氏三牛回來了,他在廚房裡搗鼓半天做的菜倒是十分豐盛,掀開鍋蓋,裡麵是一條足有男子小臂長的一條清蒸魚,除此之外,還有一道油汪汪的紅燒肉。
家裡攏共才四個人,又正值春夏之交,飯菜做多了一放就容易壞掉。魚娘略一思索,把陳氏擇的菜過水一燙,剝幾瓣蒜搗碎成蒜泥,然後拌在菜裡麵,這樣一道蒜泥青菜便做好了。
隻有一道素菜還不夠,魚娘又把買來的豆腐切成一指厚的片,起鍋燒油把豆腐煎至兩麵金黃,再依次放入各色調料,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香煎豆腐便出鍋了。除此之外魚娘又熱了幾個炊餅,蒸了碗雞蛋羹,這麼多菜一家人吃綽綽有餘。
三牛要燒兩個灶台的火,忙的也是熱火朝天,沒過多久頭上便出了一層汗,出來後被風一吹,風從衣服袖中穿過,帶走了上麵的一層汗意。
一家人圍著桌子說說笑笑,一頓飯吃的有滋有味。吃完飯,魚娘在院子裡散了會兒步消食,然後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收拾收拾準備睡覺。
綾羅出嫁後,她的房間沒有人住。陳氏想著綾羅嫁的近,也就幾步路的距離,沒必要再特意給她留一間屋子,於是收拾收拾想讓魚娘放一些自己的東西。魚娘看了一下最後拒絕了,她的房間已經足夠大了,不影響起居讀書,沒必要為了追求寬敞再占一間屋子。
魚娘把床上的被褥換上一套薄一些的,看了眼刻漏,覺得天色還早,於是去書架上找了本遊誌來看。
看了幾頁書後,房間的門被人敲響了。
“魚娘,你睡了嗎?”原來是陳氏。
魚娘把視線移向門口,“娘,門沒有鎖,你進來吧。”
陳氏推門而入,又謹慎地把門給鎖上,坐在魚娘的床邊小聲道:“最近思安給你寫信了嗎?”
魚娘輕輕搖了搖頭,“沒有,京城離雲陽十萬八千裡,送個信路上要跑三四個月,上一次收到他的信還是三個月前。”
陳氏猶豫不決,怕冒然開口傷了魚娘的心,最後咬了咬牙,為難道:“你爹說在安陵見到他了。”在裡麵擇菜。
三牛的失落煙消雲散,喜悅大喊道:“娘,我回來了!”
陳氏扭頭一看,立刻站起來用束在腰間的圍裙使勁擦了擦手,驚喜道:“你怎麼突然回來了?你爹都沒和我說一聲。”
李仲海從廚房走出來,臉上淌著汗,“這不是我們倆想給你個驚喜嗎?讓你高興高興。”
“一會兒再找你算賬。”陳氏瞪了李仲海一眼,又雙手抓著三牛的胳膊,仔細打量了一番,心疼道:“瘦了,是不是在安陵沒有吃好?趁現在街上還沒收攤讓你爹去買點熟肉給你補補。”
三牛咧嘴一笑,好不容易養出來的書卷氣跑的沒影了,“娘,我沒瘦,爺爺都說我又變結實了。”
陳氏將信將疑,有了李大成的話她不好再說些什麼,“你和你姐去屋裡先歇著,我和你爹先把晚飯做好。”
魚娘撒嬌喊了一聲娘,“我和三牛擱彆人家都結婚生子了,你怎麼還把我們倆當成小孩子看。今天你和爹就先歇著吧,嘗嘗我們倆的手藝如何。”
陳氏嗔怪地瞪了魚娘一眼,“沒規矩,哪有姑娘把結婚生子這事掛在嘴邊的,一點都不害臊。”
魚娘被陳氏說了十幾年的沒規矩,臉皮早就厚的跟城牆似的,她調皮地眨眨眼,“誰讓你是我親娘呢。”
李仲海在廚房待了老半天,渾身汗津津的,有人能接過他的活自然再樂意不過了,說著調和氣氛的話,“好了好了,都是兒女的一番孝心,你不願意我可是再願意不過了。”
陳氏終究沒拗過除她之外的三個人,魚娘和三牛搶到了廚房。
廚房裡,三牛負責燒火,魚娘則在一旁切菜炒菜。
李仲海雖沒告訴陳氏三牛回來了,他在廚房裡搗鼓半天做的菜倒是十分豐盛,掀開鍋蓋,裡麵是一條足有男子小臂長的一條清蒸魚,除此之外,還有一道油汪汪的紅燒肉。
家裡攏共才四個人,又正值春夏之交,飯菜做多了一放就容易壞掉。魚娘略一思索,把陳氏擇的菜過水一燙,剝幾瓣蒜搗碎成蒜泥,然後拌在菜裡麵,這樣一道蒜泥青菜便做好了。
隻有一道素菜還不夠,魚娘又把買來的豆腐切成一指厚的片,起鍋燒油把豆腐煎至兩麵金黃,再依次放入各色調料,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香煎豆腐便出鍋了。除此之外魚娘又熱了幾個炊餅,蒸了碗雞蛋羹,這麼多菜一家人吃綽綽有餘。
三牛要燒兩個灶台的火,忙的也是熱火朝天,沒過多久頭上便出了一層汗,出來後被風一吹,風從衣服袖中穿過,帶走了上麵的一層汗意。
一家人圍著桌子說說笑笑,一頓飯吃的有滋有味。吃完飯,魚娘在院子裡散了會兒步消食,然後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收拾收拾準備睡覺。
綾羅出嫁後,她的房間沒有人住。陳氏想著綾羅嫁的近,也就幾步路的距離,沒必要再特意給她留一間屋子,於是收拾收拾想讓魚娘放一些自己的東西。魚娘看了一下最後拒絕了,她的房間已經足夠大了,不影響起居讀書,沒必要為了追求寬敞再占一間屋子。
魚娘把床上的被褥換上一套薄一些的,看了眼刻漏,覺得天色還早,於是去書架上找了本遊誌來看。
看了幾頁書後,房間的門被人敲響了。
“魚娘,你睡了嗎?”原來是陳氏。
魚娘把視線移向門口,“娘,門沒有鎖,你進來吧。”
陳氏推門而入,又謹慎地把門給鎖上,坐在魚娘的床邊小聲道:“最近思安給你寫信了嗎?”
魚娘輕輕搖了搖頭,“沒有,京城離雲陽十萬八千裡,送個信路上要跑三四個月,上一次收到他的信還是三個月前。”
陳氏猶豫不決,怕冒然開口傷了魚娘的心,最後咬了咬牙,為難道:“你爹說在安陵見到他了。”在裡麵擇菜。
三牛的失落煙消雲散,喜悅大喊道:“娘,我回來了!”
陳氏扭頭一看,立刻站起來用束在腰間的圍裙使勁擦了擦手,驚喜道:“你怎麼突然回來了?你爹都沒和我說一聲。”
李仲海從廚房走出來,臉上淌著汗,“這不是我們倆想給你個驚喜嗎?讓你高興高興。”
“一會兒再找你算賬。”陳氏瞪了李仲海一眼,又雙手抓著三牛的胳膊,仔細打量了一番,心疼道:“瘦了,是不是在安陵沒有吃好?趁現在街上還沒收攤讓你爹去買點熟肉給你補補。”
三牛咧嘴一笑,好不容易養出來的書卷氣跑的沒影了,“娘,我沒瘦,爺爺都說我又變結實了。”
陳氏將信將疑,有了李大成的話她不好再說些什麼,“你和你姐去屋裡先歇著,我和你爹先把晚飯做好。”
魚娘撒嬌喊了一聲娘,“我和三牛擱彆人家都結婚生子了,你怎麼還把我們倆當成小孩子看。今天你和爹就先歇著吧,嘗嘗我們倆的手藝如何。”
陳氏嗔怪地瞪了魚娘一眼,“沒規矩,哪有姑娘把結婚生子這事掛在嘴邊的,一點都不害臊。”
魚娘被陳氏說了十幾年的沒規矩,臉皮早就厚的跟城牆似的,她調皮地眨眨眼,“誰讓你是我親娘呢。”
李仲海在廚房待了老半天,渾身汗津津的,有人能接過他的活自然再樂意不過了,說著調和氣氛的話,“好了好了,都是兒女的一番孝心,你不願意我可是再願意不過了。”
陳氏終究沒拗過除她之外的三個人,魚娘和三牛搶到了廚房。
廚房裡,三牛負責燒火,魚娘則在一旁切菜炒菜。
李仲海雖沒告訴陳氏三牛回來了,他在廚房裡搗鼓半天做的菜倒是十分豐盛,掀開鍋蓋,裡麵是一條足有男子小臂長的一條清蒸魚,除此之外,還有一道油汪汪的紅燒肉。
家裡攏共才四個人,又正值春夏之交,飯菜做多了一放就容易壞掉。魚娘略一思索,把陳氏擇的菜過水一燙,剝幾瓣蒜搗碎成蒜泥,然後拌在菜裡麵,這樣一道蒜泥青菜便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