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兌換一匹成年雄性龍馬。”
“兌換龍馬需3800點靈能值,請主人選擇體色。”靈犀柔美的聲音響起。
龍馬是古代傳說中的祥瑞之獸,體形像馬,卻長著龍頭、龍爪,身上還長有鱗片。
相傳華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觀察天文地理,偶然間看到龍馬身上的河圖,從而悟出了八卦的奧義。
《龍馬記》中記載最為詳細:“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蹈水不沒,聖人在位,負圖出於孟河之中焉。”
而葉泉兌換的龍馬自然不是這種神獸,而是200年後,由新華人培育出來的新品種,高大健壯、四肢修長,身型比現在的任何馬種都要完美、漂亮,成年後的身高均在170厘米以上,這樣的體型,即使有馬鐙的幫助,一般人也很難騎上去。
相比其它的馬種,龍馬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征,一是其額頭和頸部兩側生長有十多到數十個左右的旋毛,分布帶有一定的規律。
二是龍馬的牙齒比較尖銳,食譜極廣,甚至能少量的食肉,以快速補充身體的需求,這是未來生物優化技術帶來的一種特性。
不僅是外形,龍馬的各個身體素質均超出了現在馬種的極限,達到了宇宙文明對一階靈獸定義的標準,千米速度跑的成績平均都能達到一分鐘之內,最快的甚至突破了50秒。
國人常用千裡馬來形容一匹寶馬,甚至還有“日馳千裡,夜行八百”的誇張說法。
實際上,一匹好馬一天能奔跑的極限在兩三百裡內,超過了三百裡,再好的馬也跑廢了,而龍馬則是速度耐力的完美結合,完全能在一個白天內跑完五百裡的路程。
與現今的馬種相比,這是200年的距離。絕不是短時間內能達到的高度。
葉泉想了想,挑選了一匹毛色純白的龍馬,倒不是葉泉認為騎上了白馬就是“王子”。而是他想到人們對傳說中最熟悉、最厲害的一匹馬,無疑是馱著唐僧去西天取經的白龍馬,不僅顏色,名字也最相稱。
扣除3800點靈能值後。一匹顧盼自雄、神俊無比的高大白馬出現在葉泉身前,雙眼精光流露,顯得聰慧十足。
葉泉見了後,即使有了心理準備,也不由為之著迷。他在龍馬的身上挑不出任何一處缺點,古人描述歌詠“天馬”、“千裡馬”的各種形容詞,用來這匹龍馬身上一點也不為過。
既然能成為靈獸,智慧自然不低,葉泉用精神念力與龍馬交流一會兒後,很容易就馴服了它,而且葉泉還在龍馬的精神識海中,留下了自己一個精神印記。任龍馬身在何方。葉泉也能感應到。
“既是龍馬,又是白色,你以後就叫白龍吧。”葉泉摸摸龍馬的脖子,說道。
葉泉給白龍目測了一下身體,估計它身高在174厘米左右,體重應該超過了700公斤。
白龍與越光等母馬產下的後代。肯定與真正的龍馬還有一些差距,但絕對能與現今世界上最好的馬相媲美。而且帶有龍馬的特征,成為國內獨有的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