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是人們統稱和俗稱,生活在南越嶺一帶的老鷹,學名應該是 “黑鳶”, 這種鷹上體為暗褐色,下體棕褐色,尾部較長,飛翔時翼下左右各有一塊大的白斑TXT下載。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在世界上分布極廣,主要捕殺小鳥、鼠類、蛇、蛙、魚、野兔、蜥蜴和昆蟲等。
老鷹以前在整個南方都很常見,葉泉小時候幾乎每天都能見到,那時有許多老鷹把巢穴就築在平江兩岸的懸崖峭壁上,經常飛到村子的上空捕捉放養的雞,也不止一次地見到老鷹捕捉田鼠和野兔的場麵。
可惜,因農藥的廣泛使用,對這些位於食物鏈頂層的大鳥造成了滅頂之災,有毒物質在體內的快速積累後,對它們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或使它們無法產下正常的卵。
進入到21世紀後,桃源村一帶的人,已經很難在天空中看到它們矯健的身影了。
《史記》中記載:“李斯臨刑,思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不可得矣。”
蘇軾在《江城子 密州出獵》一詞中也寫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短短的兩句,描述了古人特彆是貴族階層狩獵時的情形,作為人類助手的獵犬和獵鷹,一個負責空中,一個負責地麵,再狡猾的獵物也難逃一劫。
加上空間裡的鬥犬,葉泉已經馴養了數十隻烈犬,現在就隻差獵鷹了。
在江寧市,葉泉見過自然審判者長老孟學喬馴養的那隻海東青,當時曾十分羨慕,現在空間裡倒是有兩隻貓頭鷹和四隻鬆雀鷹,但貓頭鷹到了白天就是近視眼,用來狩獵是成萬萬不行的。
而鬆雀鷹的體型比較小。體長為25-39厘米,體重隻有160-190克,主要以各種小鳥為食,也吃蜥蜴、蝗蟲、蚱蜢、甲蟲以及其他昆蟲,有時也捕殺鼠類、鶉雞類和鳩鴿類等,遇上稍微大一點的獵物就不行了,隻能用來空中偵察。
而老鷹的體長有54-69厘米。體重也能達到900-1160克,能捕食野兔、山雞、蛇類等。用來狩獵的話勉強也堪用了。
葉泉倒是想馴養金雕、獵隼、遊隼和蒼鷹等雄俊的大型猛禽,但這些猛禽一般都棲息在北方,
說到老鷹,葉泉想起了一個故事,說是以前有一位孝子,其母患有哮喘,聽說老鷹的肉能治這種病。於是決心捉鷹來治好母親的病。
但老鷹飛在高高的天空中,就是用弓箭也奈何不了,鷹巢一般也築在懸崖峭壁上,即使接近也很難不被老鷹察覺。
於是,這位孝子通過懸賞,從一位獵人手中買到了一隻鷹,但看起來體型很大的老鷹,撥掉全身的羽毛後,卻隻有三四兩的肉,他的母親還沒見好就沒了。
後來。一位老人被他的孝心感動,告訴了他一個方法,孝子先找到了一個鷹巢,並觀察到老鷹在巢裡剛剛孵出了幾隻幼鷹後,趁兩隻老鷹外出捕獵的機會,用繩子從崖頂垂落到鷹巢裡,將桐油塗抹在幾隻幼鷹的身上,然後離開。
幼鷹身上被塗了桐油後。全身的羽毛無法生長,食物的營養全部用來長肉,生長得極快。而長不出羽毛就沒法飛行,兩隻老鷹就會一直喂養下去。
直到兩個月後。幾隻幼鷹都長到兩三斤,這位孝子才捉來給母親進補,果然治好了哮喘病。
塗抹了桐油後,幼鷹就不會長羽毛,葉泉沒證實過,也就無法判斷這則故事的真假,隻當是奇聞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