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方向則是西邊,那裡是緬甸的翡翠主產地,占領那裡後,可以獲得大量翡翠毛料,當然,那裡是緬甸最大的利益所在,武裝力量十分複雜,也牽扯到各方勢力,我們進攻那裡,就等於捅了馬蜂窩。
至於西北方向沒有太大的發展潛力,向南則還有兩個小勢力,我準備暫時留著,作為與政府軍的緩衝區,這兩個方向暫時都不考慮。”
葉泉聽了,沒有說話,而是把思緒放開,他當初將葉廣放在這塊地區發展軍事勢力,心裡是存了彆樣心思的。
緬北和緬東北等地有數萬平方公裡,在半個世紀前還屬於新緬之間的爭議領土,就像現在的釣魚島、南沙群島和藏南地區那樣!
這些地區以前是受明、清兩代王朝冊封的土司領地,實際居住者皆為傈僳族、景頗族、漢族和雲南其它民族,並沒有今日的緬族、撣族和克欽族等。
而土司製度是中國各朝代對邊遠少數民族的一種地方行政製度,絕大多數原冊封的土司領地,後來視為新華國的領土。
光緒十七年,英國借口一個英國人被野人山的傈僳族人燒死,派兵進占了這個地區,並逼迫清政府簽定了不平等條約。
二十世紀初,英國又私下劃出了一條非法的邊界線,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麥線,企圖將新華國的藏南和今天的緬北分割出去。
這條線自1936年才出現在英屬天竺國和緬國(內容好像有點違和了,以後儘量用彆名,大家明白就行)的地圖上。
這期間英國人一直控製著該地區,直到倭國侵略緬國的戰爭展開,英國撤回了這個地區的軍隊,而民國遠征軍則開始圍繞著這些地區同日軍展開血腥大戰,這個時期,民國遠征軍在這片土地上傷亡了20萬人!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內戰時期,國內勢力無暇顧及這裡,英軍又乘新華國邊防空虛,占領了這些地區!並在撤回歐洲時,將這些地區的控製權交到天竺國與緬國手中。
直到六十年代,新華政府正式放棄了克欽邦的主權,變相承認了麥線,割掉了幾乎所有的爭議土地,麵積達數萬平方公裡,包括一些清時期租借給緬國的領土,而要回來的,原本都是自己的領土,而且是隻有幾百平方公裡的小地塊。
現在,緬北的數個特區,控製著大約80%的新緬邊界,其領導集團大多是世居緬國的華僑、華人,和六、七十年代從國內過去鬨革命的知青和紅衛兵等,其中漢族人口也不少。
比如果敢族,95%以上都是漢族的後裔,1967年,因為緬國政府策劃了排華大暴動,對華人實現血腥鎮壓,在緬國國內一律取消漢語和漢字,更不允許學校教授漢文,為了保存自己華夏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操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漢字稱為果敢文,最終才保證華夏文化得以傳延。
這幾個特區目前名義上是緬國政府的特區,但實際上就是獨立的政權,都有自己獨立的軍隊和地盤。
漢語是這些地區的通用語言,當地人大部分都能說較為流利的普通話,政治製度與新華國極為相似,如縣級官員有縣長,也有縣委書記等。
人民幣是當地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人們用的是雲西省的手機信號和電話區號,看大陸的電視節目,耳朵裡聽到的是新華國流行歌曲,錄像廳裡放的是新華國的武打片,各種店鋪都是隻有中文標牌,店中陳列的商品中清一色的“MADE IN A”。
新華人來到這裡,會發現那裡的一切都跟在國內差不了多少,因此又有“華人特區”的稱號。
這個世界上發生戰亂和可利用的地區不少,但隻有緬國從各個方麵,最符合葉泉心目中的發展目標。(。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