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點半,才有緬甸飛往國內南都市的航班,所以。李義趕不上下午的談判會議。
葉泉也不願意把時間花費在談判上,乾脆先不出席,由管庸將自己一方的條件提出來,給軍方一個心理準備和討價還價的餘地。等談得差不多了,再由他出麵敲定並簽一下字就行了。
葉泉的條件很簡單。他將成立東方電池公司,將這項技術以共同持有的方式與國家合作,授權的價格是300億人民幣,國家企業生產的電池隻能用於軍工,東方電池公司生產的電池則進入民用市場,雙方互不侵權,如果獲得授權的軍工企業想進入民用市場,則需另外交納授權費用。
南嶺省軍區司令部內,當熊禹光等人得知葉泉沒有趕來時,臉色都有點不好看,不說幾人現在的身份地位,單是他們能參與到這項涉及國家最高機密的項目,就說明他們都是受國家最高層信任和重視的人,前途遠大,不可限量。
而葉泉的崛起才剛剛半年,既使擁有一兩項重大的發明專利,名下的資產數十億,也遠遠不能與他們相比。
管庸解釋說,騰龍電池的研發是葉泉名下的新能源實驗室與華夏基金會共同投資的結果,具體的談判條件,必須取得華夏基金會代表的同意,因為時間太緊,基金會方麵的代表要晚上才能到。
熊禹光等人都是身擔重任來的,雖然不滿葉泉的“怠慢”,但一切以完成任務為先提條件,當管庸提出大致的要求後,雙方都坐下來,開始了討價還價。
以熊禹光為首,軍政兩方一共有7名重量級的人物參與了這次談判,而管庸隻能與兩名助手於嘉靖和文朔參加,人數上完全不對等,氣勢上無疑就弱了許多。
於嘉靖今年39歲,先後在利堅國和國內的大型企業中擔任過重要職務,因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被管庸看中,通過獵頭公司挖來,是管庸最主要的副手。
文朔41歲,曾是鄰省一家大型機械廠的高層,管理經驗豐富,準備出任東方電池公司的總經理,也參加了這次談判。
說是談判,但管庸得到的是明確的指示,在關鍵幾點上寸步不讓,讓熊禹光等人絞儘腦汁、費儘口水也沒取得多少主動,管庸隻答應授權費可分十二個月支付,並在電池技術的保密和成品出口問題上遵從軍方的意見。
雙方主要的矛盾還在授權費用上,熊禹光提出支付100億人民幣作為授權費用,與葉泉的報價相距甚遠。
實際上,300億人民幣還在熊禹光的底線內,但談判本身就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不可能完全答應對方的要求,隻有無法在管庸身上找到突破口後,熊禹光才結束了第一次談判,並向高層請示了一下。
葉泉要價300億人民幣,聽起來像是天文般的數字,但騰龍電池的價值遠不止此,用管庸的話來說就是:“300億隻能購買數十架最新型的戰鬥機或運輸機,又或者一千輛還不到的最新型主戰坦克,但擁有了騰龍電池後,通過改造,可以使部隊大部分現役主戰武器的性能跨上一個台階,甚至能達到或超過下一代裝備的標準,如果根據電池重新設計和研發,戰力將更加驚人。”
而且,因為支付的是人民幣,並不是外彙,葉泉隻能將錢用在國內,對政府來說即使不是“左手出、右手進”,那也是“肉爛在鍋裡”,並沒有便宜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