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需要保密,葉泉隻在村裡招聘了4名族人,都是信得過和平時嘴巴最緊的人,簽訂了保密協議,月工資4000打底。
為了激勵大家,葉泉讓財務部的人給每位員工多發了一個月的基本工資,算是年終獎,讓五十多名員工歡天喜地。
葉泉招收的這批員工基本都在四十歲以上,年紀最大的超過了58歲,往年的時候,因為年齡和其它原因,這些人沒法外出打工,隻能在老家種點田地,養點雞鴨,收入很難跟上物價的飛漲。
這一切在進了基地做事後發生了改變,他們這些人在村裡也拿起了工資,而且收入和福利,比兒女在外麵打工都要強得多,這樣的好事,是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
在外打工的人陸續回來後,打聽到種植基地裡的事,也是羨慕不已,許多人開始私下打聽著,蔬菜基地什麼時候能再次招工?自己能不能也進去?
村委將葉泉明年準備開辦養殖場、食品加工廠的事向外一傳,許多人都期待起來,要是在家每個月也能拿到三四千,誰還會往外跑?
說是放假,但不可能全部員工都休息,蔬菜基地在過年期間,隻是把向外供應的時間,由每天一次改為兩天一次,而巨型囊蛛更是要每天喂食。
這自然需要一些人加班,在聽到放假期間有三倍工資後,頓時人人爭先,想把自己排到加班的名單裡。
過年正是農閒時節,大夥也沒有什麼事,如果做一天就有三百元的收入,還是在村子附近,有誰不願意?
基地兩名主要管理人員柳心初和方良都是外地人,過年自然要回家。不過,經過了幾個月的鍛煉,葉明誠和葉新龍等人也熟悉基地管理事務,暫時負責十來天不是沒問題的。
*****************************
桃源村一帶有“二十八,打粑粑”的民諺,當然並不是指大家一定要在這天打糍粑,不然的話,誰都會忙不過來,但每逢春節來臨,除了都不愛吃或人口少的人家,桃源村幾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二十八號上午,葉泉一家泡好了糯米,然後裝進木桶裡,放在灶鍋上用水汽蒸。
丫丫做事比葉泉小時勤快多了,總是不停歇一下,洗碗、掃地、擦桌子等家務活都會幫一把,見到葉泉給灶爐添柴禾,便自告奮勇地跑過來道:“哥哥,讓我來燒火吧。”
這燒灶火可是帶點技術和經驗的活,葉泉哪敢讓她添亂,他估計糯米快熟了,便道:“丫丫,想不想吃烤紅薯?”
想到烤紅薯的美味,丫丫兩眼放光,連連點頭。
葉泉道:“你去挑了幾個小一點甜紅薯過來,我們馬上就烤。”
丫丫撒開小腿,跑到後麵的倉庫挑了三個大小適中的紅薯,葉泉熄了火,將表皮已經蔫了的紅薯埋進高溫的灶灰裡,等上一個小時左右,紅薯就能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