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堅國特使在穩定菲國後,開始訪問東南亞各國。。
根據一些國際觀察家的推測,利堅國有可能分彆與安南、馬來國、印尼國、緬國和泰國簽訂軍火交易合同,以加強對新華國的封鎖。
就連倭國為了讓新華國在南海問題上陷入泥潭,也向東南亞各國提供了巨額的經濟援助,在對新華國領海問題上,隱隱達成共識。
菲國的軍購大單,打破了原來該地區的軍事平衡,同樣也觸動了東南亞各國的敏感神經,一時間,國際軍火交易市場熱了起來,這其中占大頭的自然是利堅國的軍火商。
倭國在後麵揮舞著金錢大捧,煽風點火,甚至加大了通吃島對峙的力度。
就連天竺國也不甘落後,在暗中推波助瀾,唯恐天下不亂,天竺國早就覬覦東南亞地區,特彆是馬六甲海峽,那裡是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上橋梁”,也是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的“海上紐帶”,被世人譽為“東方的直布羅陀”,曆史上一直是各國的爭奪重點。
控製馬六甲,可以扼製東亞許多國家的“海上生命線”,天竺國把馬六甲海峽看成是從印度洋進入太平洋的一扇大門,視為天竺國政治、經濟和外交全麵實施“東進戰略”的必經之路。
從軍事角度看,天竺國海軍要控製進出印度洋的五大海峽,馬六甲海峽位於首位,這也是天竺國在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上建立了海軍司令部的初衷。。
如果新華國與東盟各國開戰,天竺國說不定有機可乘,當個鷸蚌相爭的“漁翁”。
安南國最先行動起來,分彆向利堅國和羅刹國進口了一批軍事裝備,價值達7億多美元,並高喊著“新華國威脅論”,號召東盟成員國成立軍事同盟,組建聯合部隊。一起對抗新華國,這一提議得到了菲國和印尼國的回應。
這7億美元訂單多是空軍戰機、導彈、水上艦艇和陸軍裝備,倒是沒有追加幾艘潛艇以補充海軍的損失,也不知安南國是對羅刹國的基洛級潛艇失去了原本的信心,還是對南海海域中的“隱秘殺手”嚇破了膽。
南海現在的局勢即緊張又平靜,菲國口號喊得響,但拿不出像樣的戰機和能出海作戰的戰艦。利堅國出口的武器還沒熟練甚至還沒交接,遠水救不了近火。
倒是利堅國的第七艦隊為了給菲國等國家撐腰,離開了倭國的軍港,開始頻繁出動,在各個海域給新華國施加壓力。
安南國是新華國在南海上最大的對手,相對菲國、馬來國等國。更加強大。
安南國海軍的航空兵可以忽略,主要是用於運輸、偵察和救災,艦艇方麵主要是紅色帝國七八十年代援助的,大多數都落伍了,比較強大的是11艘護衛艦,其中最先進的是四艘11661型“獵豹”級護衛艦。。
11661型“獵豹”級護衛艦是羅刹國研製的新型軍艦,排水量2100噸,其他書友正在看:。航速28節。
裝備有2座4聯裝“天王星-e”反艦導彈係統,1座雙聯裝sa-n-4近程防空導彈係統;2套533毫米雙管魚雷發射裝置;1套rbu-6000型12管火箭深彈發射器;2個水雷布放裝置,備有水雷48枚;艦艉甲板上可起降卡-28或卡-31直升機,擁有較強的遠海綜合作戰能力。
四艘“獵豹”級護衛艦的前兩艘從羅刹國引進,後兩艘除了主要部件和設備,則由安南國自行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