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難怪公眾反應強烈。一是華南虎是所有老虎的鼻祖,新華國獨有的物種,也是亞洲的驕傲,國外也對這個名列瀕危動物首位的物種十分關注,對於這個物種在野外的“功能性滅絕”,身為一個新華人是不甘不願的,哪怕有一絲希望也不願放棄。
二是當年的“周老虎事件”影響深刻。加上一些政府部門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使許多民眾被愚弄,最終成為一個巨大的“笑話”。
反應最迅速的自然是記者,紛紛趕赴桃源村。如果不是葉新龍早就得到了葉泉的指點,悄然躲開了,隻怕要被堵在家門口,出不了門。
找不到葉新龍,這些記者自然找上了其它村民,其中桃源村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給每一個位記者都帶來了一絲驚喜,難免會讚美幾句,甚至乾脆寫起了桃源村遊記一般的報道文章。
南越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玉陽縣林業局等政府部門反應也很迅速,派出工作人員找到了葉新龍,了解事件的經過和真相。
葉新龍一口咬定事情的真實,還拿出了另外幾張不曾公開的老虎照片,並證明自己每個月的收入達萬元,根本不是為名利,也知道造假後果的嚴重。
仔細查看了虎照的原件後,隨行的動物專家和攝影師就更有把握,不需要專門的儀器就能斷定照片的真實,當即向上級彙報了情況。
如果不是葉新龍的身份隻是一個普通人,單憑這些照片就足以讓新華國向全世界宣告:“華南虎這一珍稀物種在野外並沒有滅絕。”
這次,玉陽縣林業局和保護區管理局,也吸取了上次政府部門在“周老虎事件”中的經驗教訓,在沒有完全證實事情的真實性之前,並不急於向媒體宣布,而是低調地組織了一次科學考察隊。
由省林業廳和保護區管理局牽頭,一支由動物學專家、管理局平江站工作人員、攝影師、報紙記者和本地向導組成的隊伍將進入南越嶺,這次科考活動還吸引了研究華南虎的權威專家紀昆教授。
紀昆已經年過六十,一生致力於華南虎的研究和保護,聽說這次科考行動發現華南虎的希望極大,顧不得自己年老體弱,堅持要上山尋虎。
實際上,新華國從八十年代就開始了尋找野生華南虎的行動,紀昆就至少參加過近二十次,幾乎走遍了有可能存在華南虎繁衍生息的所有地區。
科考隊還有一個領頭人就是保護區的動物學專家閆學川,雖然不是專門研究華南虎的,但對南越嶺野生動物資源的了解不作第二人想。
作為這次虎照事件的主角,葉新龍自然要跟著去指出拍攝老虎的具體地點,葉明山和上水村的老胡等幾名護林員也在隊伍中。
老胡名叫胡德,今年五十多歲,在南越嶺一帶也是有名的老獵人,當初還是他最先在百丈崖發現了老虎的蹤跡,這才引起了葉泉的重視。
南越嶺自然保護區雖然成立了二十多年,但保護區內地形十分複雜,基本上都被原始森林所覆蓋,要論對保護區內地形的了解,還要屬由當地原來的獵人或采藥客組成的護林隊員。
每年自然保護區都會組織或大或小的科考活動,少不了要聘請葉明山等人做向導。(。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