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深山聞虎嘯(1 / 2)

對於野生動物人們想殺就拚命殺,想保護就拚命保護的做法,葉泉一直不屑為之。

就以野豬為例,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後,許多地區都恢複了不錯的生態環境,但因為禁槍禁獵和沒有虎、豹等天敵的原因,野豬在許多地方都泛濫成災,毀壞田地甚至傷人的事件層出不窮,致人死亡的事件也發生過數起,其他書友正在看:。

到了這個地步,其實已經談不上保護了,人類雖然不是地球上唯一的主人,但也不用委屈到隻能挨打而不能還手的地步。

隻因為野豬身上有一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身份,各地都不敢動手,好不容易有的地方政府想獵殺一部分野豬了,結果召來了許多人的反對,還搞出什麼“萬人簽名、保護野豬”的反對示威活動,反正受損失的、受傷的都不會是這些簽名的人。

葉泉跟野豬沒仇,更不是想吃野豬肉,保護就保護吧,偏偏政府部門又拿不出專項資金來賠償農民的各種經濟損失。

實際上,隻要不人為的大規模搏殺、不破壞自然資源,野生動物就是想滅絕也很難。

根據史書記載,華南虎曾廣泛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等地區,數量應在10萬隻以上。

直到上世紀中葉,華南虎數量還保持在4000隻以上,如果不是六七十年代的瘋狂捕殺,絕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瀕臨滅絕。

像野豬這種繁殖力、適應力超強,隻要有食物就能存活下去的動物,早該重新考證調查,撤下保護名單,換上其它更需要保護的物種了。

葉泉想保護動物,給後代子孫留下一個美好世界,但談不上是動物保護主義者,更不是在保護自然方麵有“心理潔癖”的偏執狂。

說到底,生老病死、弱肉強食是自然法則。而人類正是地球上最強大的肉食者。

閆學川常年呆在南越嶺自然保護區,與當地山民打交道的時候很多,也很開明,當下製止住張昱,道:“南越嶺保護區內現在的野豬數量至少超過六七千頭了,每年都要獵殺一定數量的野豬,這是得到了上級部門批準的。談不上違法。”

像桃源村這樣沒有搬遷,傳統活動離不開保護區的村寨,保護區管理局的許多工作都需要村民配合和支持,如果按照法律完全禁止打獵、采藥等活動是行不通的,更何況在成立國家自然保護區之前,保護區內有上百座山嶺是屬於桃源村集體所有。

一百多斤的野豬。除去內臟、頭部等,也就幾十來斤肉,剛好夠隊伍裡二十多人吃個飽。

純正的野豬肉有點粗糙,腥味也重,不精心烹製,單是燒烤的話談不上什麼美味,但隊伍裡已經吃了三天的壓縮餅乾。嘴裡早就淡出鳥來了,能改善一下夥食自然樂意,就連那最先反對的張昱也受不了肉香的引誘,吃了不少。

科考隊第一個目的地是百丈崖,附近林地、盆地、坡地、懸崖等地形多樣,老虎最喜食的野豬、黃麂、野羊、水鹿和蘇門羚等偶蹄類動物資源豐富,這些都為野生華南虎的生存條件提供了極大的可能。

還是上水村的老胡最先在這裡發現考慮的蹤跡,他帶著眾人循著一條獸道進步。果然找到了幾處老虎的腳印,印痕呈梅花形的,長約十六七厘米,這與華南虎的腳印特征完全吻合。

一般的貓科動物不會有那麼大的腳印,老虎的足跡形狀與豹子的足跡也有很大的不同。

這個發現讓眾人十分振奮,紀昆老人差點落淚,此前他在其它地區的幾次科考行動中也曾發現過老虎的種種蹤跡。但因為始終沒見到真正的老虎,也就沒有辦法證明華南虎是否真的沒有在野外滅絕。

百丈崖的腳印不算重大發現,但與葉泉拿出來的數張虎照聯係在一起,就幾乎可以斷定南越嶺是真的有虎!

在老虎腳印的激勵下。眾人搜集著一切與老虎有關的證據與信息,如老虎足跡、臥跡、虎毛、掛爪和食物殘跡等。

而結果也沒有讓大家失望,隨後又有人發現了老虎留在樹上掛爪痕跡和一堆老虎糞便,有舊的也有新鮮的,其他書友正在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