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水下的環境比空中還要複雜,相比智能導彈,智能魚雷在性能上甚至表現得更加出色。
三種智能魚雷分彆是箭魚輕型魚雷、海豚中型魚雷和大白鯊重型魚雷,最大的攻擊範圍為20公裡、80公裡和250公裡,售價達到了400萬、800萬和3000萬人民幣。
這些魚雷的標價是很貴,但它們的目標更不便宜。
一艘護衛艦、驅逐艦或常規潛艇的售價,最低也要數億至數十億美金,比如利堅國最新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每艘造價約為18億美元,首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造價更是達到目的了驚人的33億美元,還不算彈藥。
至於像核潛艇、航母之類的就更貴,基本都達到了數十億美元。
這三種魚雷都采用了超空泡技術,速度達到了驚人的250——400節。
超空泡技術最先成功應用在羅刹國的“暴風雪”反艦魚雷上,其發射距離為15-20公裡,航跡中段速度超過了200節。
“暴風雪”魚雷服役後,利堅國十分感興趣,然而當時即使像利堅國這樣的工業大國,也很難製造類似的武器。
70年代末,五角大樓研究水下高速問題的專家在研究了“暴風雪”魚雷後,甚至得出了一個悲觀的結論,認為這樣的發明在技術上是不可能的。
新華國進入新世紀後,已經成功研製出超空泡魚雷,最大航速達到了250節——300節,魚雷直徑是533mm,采用了先進的高速光纜纖維指導傳輸指令係統。最大作用深度170米,最大攻擊距離為90公裡,戰鬥部為300公斤,在某些性能上,甚至超過了羅刹國的同類魚雷。
不過超空泡魚雷不是萬能的。它也有許多缺點,比如射程短、無法製導、無法轉向、命中率極低等。
要想解決以上問題,往往又要犧牲一些優點,比如德國製造的超空泡魚雷,讓魚雷頭部與水體有足夠接觸麵以布置聲呐,犧牲了速度上的優勢。
而智能魚雷幾乎完美地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射程足夠遠,可以靈活地降低速度以完成轉向動作,在進入最後的攻擊範圍後,不僅能判斷被攻擊目標的特征,甚至還會判斷出目標的要害位置,主動攻擊如龍骨、螺旋槳或已受損的水下部位。
現代大型的戰爭。隻靠一兩種先進武器是不行的,往往要依靠體係上的對抗,但智能導彈和智能魚雷,對於21世紀初的軍隊來說有點逆天了,用在關鍵時刻,足以改變一場地區戰爭的局勢。
……
利堅國的野蠻乾涉,讓葉泉也感到很不爽。如果不是他這個當年的憤青已經成熟了許多,要考慮的問題也更多,說不定一怒之下去弄沉幾艘利堅國的航母,好看的:。
以葉泉的想法,不管是東南亞幾國,還是倭國、天竺國等,都是新華**隊前進道路上的磨刀石。
葉泉始終相信,一個國家的強大,要想得到全世界的承認和敬畏,隻能靠戰爭打出來,而不是靠gdp這些數據來衡量。
更何況。新華國現在已經被團團包圍,不通過殘酷的戰爭手段,不可能取得足夠的空間,躋身全球霸主的地位。
同理,緬國政府軍對於黑龍軍也是如此。隻有戰爭才能讓真正傑出的軍人湧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