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白禍論(1 / 2)

六月17日,安南國戰爭終於正式結束,安南國原領導人逃往利堅國,尋求政治避難,新華國則扶持親華派上台,其中不乏軍政大員。Du00.coM

安南國雖然一直表現出**傾向,但因為曆史淵源和地緣關係,從建國前開始,或明或暗的親華勢力就一直存在,甚至一度影響巨大,加上見風使舵的政客,這個親華政府還是很有“存在感”的。

現代戰爭進展極快,特彆是敵我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像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就是典型,都是在數十天內結束軍事衝突。

南海戰爭之所以曆時三個月,一是因為安南國是典型的熱帶叢林地形,小股潰散的部隊往叢林裡一鑽,就很難清剿,影響了軍事進程。

第二原因卻是新華國利用這場不大不小的戰爭進行“練兵”,戰爭期間曾以“輪休”為名,兩次大規模地從國內調換部隊,這無疑放緩了軍事壓力,讓安南國得到了難得的休整機會。

戰後,兩國簽訂了在軍事、經濟上全麵合作的盟友條約,新華國除了租借安南國的金蘭灣軍事基地,駐紮一支分艦隊和海軍陸戰隊外,其它部隊將在一年內陸續撤出。

金蘭灣水深可停泊航空母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深水港之一,曾是冷戰時候前蘇聯最大的海外基地,它同時位於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水路上,扼守南海咽喉,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也被稱為亞洲第一軍港。

除了奪回被占的島嶼和海上油田、審判殺害新華國漁民的凶手之外。新華國在戰後並沒有在賠款、領土上提出過多的要求。甚至連原來頗為吃虧的邊界線,也在多方麵考慮後,維持原樣。

畢竟,要重新劃定邊界線一是麻煩,光清理以前兩國埋下的地雷就讓人頭痛;二會激起安南國民眾的反抗,不利於新政權的統治;三是隨著軍事技術的進步,原來寸土必爭的高地雖然依然重要,但戰略地位已經下降不少。

當然。要說收獲也是巨大的,事隔三十多年,新華國再一次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既提升了國際地位,也增強了國人的自信心和愛國熱情等。

同時,國防軍得到了實戰鍛煉,借助這場戰爭進行了大規模的換裝,全麵打開了安南國市場,解除了西南方向的危機,對菲國、馬來國等東南亞國家形成了更大的威懾力量。

但南海的緊張形勢並沒有隨著安南國戰爭的結束而緩解。菲國、印尼國、馬來國等依然占據著新華國的島嶼,趁著大勝的有利時機。不管是民間還是軍方,新華國都有一舉收回所有南海被占島嶼的**。

而心有不甘又得到西方國家支持的幾個東南亞國家,緊急采購了幾批軍火,聯合了起來,組成了聯軍,與新華國緊張對峙。

利堅國公開譴責新華國對安南國的侵略行徑,在聯合國會議上提議全麵製裁新華國,未獲通過後,又聯合了英、法、加等國,以及菲國、馬來國、倭國、澳洲國等實施製裁行動,涉及了武器裝備、能源、礦產、鋼鐵等內容。

早在南海戰爭爆發之初,以利堅國、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對新華國進行施壓。

西方媒體也將“新華國威脅論”和“黃禍論”,再一次翻出來熱炒一遍。

在葉泉看來,“新華國威脅論”或“黃禍論”,根本就是西方媒體用來吸引大眾目光、顛倒黑白的無稽之談。

在地球沒有大一統、還存在國家之分的前提下,能威脅到彆國才是大國、強國的象征,沒有威脅力量的國家,隻能成為挨打的對象,特彆是對新華國這樣四麵環敵的國家來說,不是所有國家都能成為瑞士的。

沒有威脅卻叫囂著威脅,最後隻會落得個薩達姆、拉登和卡紮菲的下場,明明有威脅,也不是叫幾句“和平崛起”,就能讓他國放下敵意的。

至於“黃禍論”更是可笑。

曆史上,不管是被西方人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還是成吉思汗遠征,對歐洲的入侵程度都不算嚴重,統治時期也短。二戰倭國逞凶,四麵出擊,危害更多的也隻是新華國和亞洲各國,對白人世界甚至算不上是“禍”。

相反,從十八世紀開始,白人種族就漸漸主宰這個世界,他們屠殺土著,販賣奴隸,占領了所有的新大陸,後裔遍布美洲、非洲、澳洲等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