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華龍國(1 / 2)

對黑龍軍的第二次戰役,經過半個多月的交火,聯軍簡直被黑龍軍層出不窮的新武器打怕了。

三個航母戰鬥群的沉沒,加上黑龍軍擁有的水下核攻擊能力,終於讓利堅國認清了事實。

在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情況下,聯軍已經放棄了主動進攻,但因為各種原因,又不願意承認失敗,灰溜溜地退出緬國境內。

而黑龍軍因為兵力太少,也一直在抓緊時間收編原來的政府軍,局勢陷入短暫的僵持階段。

進入十二月後,利堅國與黑龍軍進行了秘密接觸,有意商談停火協議。

利堅國的條件是緬國政府可以承認黑龍軍的獨立地位,但必須撤回原來的雅加地區,但被黑龍軍嚴詞拒絕了,反而要求聯軍撤出緬國境內。

葉泉不耐煩長時間的談判,授意黑龍軍下了最後通牒,如果聯軍在限定時間內再不撤軍,再發動大規模攻擊。

在黑龍軍的強大壓力下,雙方經過多次討價還價,終於達到了和平協議,聯軍全麵撤出緬國。

作為交換條件,黑龍軍在一年內出售20萬支“覺醒者”基因強化劑,由聯軍各國按自行商定的配額購買,此後每年出售的數量不得低於這個數字。

要知道,此時的黑龍軍也才剛過八千名強化者,還不到一萬。

正是基因強化劑對人類的重大意義,才讓利堅國高層頂住國內的反對意見,忍氣吞聲地撤走軍隊。

黑龍軍迅速占領了緬國全境。收編近三十萬原政府軍官兵。

隨後由黑龍軍首席執政官曹政領頭。團結了一批緬國原政府官員。宣布組建臨時新政權,開始商討建國事宜,國名定為“華龍”。

這是一個帶有強烈色彩的國名,讓人不得與“新華國”、“華人”、“黑龍軍”以“龍圖騰”等詞語聯係起來。

國名的更改是葉泉的主意,在華人占九成以上的高層也達成了共識。

少數反對的人認為更改國名沒有必要,反而會授人口實,招來緬國許多人的反對。

但葉泉考慮得更遠,黑龍軍是打下來的江山。並不是繼承原來的緬國政權,何必再沿用緬國的國號。

選用新國名,才有開創基業的感覺。

最重要的是,現在以及未來,新政權的統治階層肯定是華人,以“華龍”為國名天經地義。

華人占了緬國人口一成以上,東北的幾個特區基本上是華人在主政,當地民眾大多都是漢人,他們說漢語,寫漢字。使用人民幣,用雲西省的手機信號。看大陸的電視節目,與國人幾乎一般無二。

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還有上百萬華人移民到緬國。

完全可以說,華人擁有這裡的統治基礎。

而用華龍為國號,還會獲得全球華人在投資、建設、教育等方麵的支持。

至於其它民族的民眾,不會有任何優待政策,但葉泉有信心用高福利政策進行安撫。

在黑龍軍的統治下,普通民眾得到的實惠,將是以前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如果這樣還要鬨事,那就隻能堅決鎮壓了,或者送出國門之外。

新成立的華龍國,葉廣是國家元首和黑龍軍最高統帥,曹政被推選為政府總理,而葉泉依然隱身在後,他不認為多個“國王”或“總統”的頭銜有什麼用,也不感興趣。

葉泉希望華龍國能成為他的另一個事業基地,成為新華國的一個補充,凡是在新華國被限製、而他又想的事,就可以轉移到華龍國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