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1日,桃源集團的實驗室利用納米和生物技術,取得了一項劃時代的海水淡化新技術。∷,..
所謂海水淡化,就是除去海水中的鹽分以獲得淡水的工藝過程,又稱海水脫鹽。
現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技術超過了20 餘種,包括反滲透法、多級閃蒸、電滲析法、壓汽蒸餾、海水凍結法、露點蒸發法、水電聯產、熱膜聯產等等。
有時食用鹽也會作為副產品被生產出來。
但更多的是,淡化後產生的大量濃鹽水又重新被排放回海裡,造成局部海域範圍內海水含鹽量增高,破壞了海域的生態平衡。
眾所周知,海水其實是“多元素液態礦”,富含氯、鈉、鎂、硫、鈣、鉀、溴、碳、鍶、硼、矽、鈾等八十多種元素,其化合物的種類則更多。
陸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僅幾乎都存在,而且有17種元素是陸地上所稀少的。
桃源集團研發的新技術不僅能淡化海水,更能提煉回收海水淡化過程中的化工產品,如氯化鉀、氯化鎂、硫酸鎂、硫酸鈉、碳酸鈉等。
海水淡化一直是高耗能領域,但桃源集團卻利用了低耗能的納米技術和生物技術,其海水淡化的運行成本,比現在所有的淡化技術都要低得多。
以日淡化1萬噸淡水的產業規模算,每天綜合生產成本隻要3萬元,已經低於工業用水的價格,收益則可高達18萬元以上。
簡直就是穩賺不賠、一本萬利的生意。
可以預見。將來有一天。現在其它的海水淡化技術都將遭到淘汰。
隨後不久。桃源集團成立了一家海洋開發公司,專門負責采礦之外與海洋開發有關的一切事務。
目前全球人口還在增長之中,而淡水資源卻在不斷枯竭,已成為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海水淡化成為解決水危機的最後防線和寄托。
新華國的人均占有水資源量不足世界的三分之一,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之一。
一項調查顯示,在全國661個城市中有420個以上的城市缺水,缺水量約70億立方米。
新華國漫長的海岸線上的大多數城市。人均淡水資源量才160立方米,“站在海邊叫渴”。
缺水、水價上漲加上工業上的用水需求,使得海水淡化日益受到國家的重視。
在世界範圍裡,海水淡化產業正顯現出蓬勃生機,2016年海水淡化工程達到了630億美元的規模,每年還以30%的速度增長。
桃源集團已經在籌備資金,準備在海港等沿海城市建立十五座大型海水淡化工廠,其中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廠總規模將達到日產65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的海水淡化基地。
在取得初步成效後,將以技術授權的方法。推廣到所有的沿海城市。
另外,桃源海洋開發公司準備一步步推出海洋農場、海洋牧場等開發計劃。
海洋中的蔬菜大家都知道。像海帶、紫菜、裙帶菜和海葡萄等,都是傳統的海洋蔬菜種類。
不過,這些海洋綠色植物已經有很多人在種植,桃源集團沒必要去搶大家的飯碗。
海洋植物實驗室的科學家培育了一種新型海藻,這種海藻經人工繁殖後,一公頃海麵可製取15噸粗蛋白,相當於陸地種植30公頃的大豆,經濟價值極高。
如果推廣到全球近海水域,海藻的產量將比全世界小麥的產量高出15倍。
根據科學家們的調查和研究,每年海洋裡中的動植物,繁殖的總量達幾億噸至幾十億噸。現在,人類每年隻利用了其總量的2%左右。
如果人類能在提高海洋動植物產量的同時,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條件下,對可利用的海域實行“耕作”,在海洋裡興辦海洋農場,海洋就能成為浩瀚、高產的蛋白質生產基地。
那麼,海洋每年就可以向人類提供上百億噸的食物,徹底解決糧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