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太空計劃(2 / 2)

在三方製訂的太空計劃中,還包括了修建兩座太空發電站、一座太空城市、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等。

當將物資送上太空軌道的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太空太陽能發電站成為了現實,而“希望”號空天飛機所代表的技術能力,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太空發電站非常大,發電站由許多方形、圓形或碗形的太陽能電池板組成,總麵積將達到數平方公裡,太陽能電池做得非常薄、非常輕,每平方米的重量隻有150克。

太空發電站在赤道上方36000公裡的靜止軌道運行,軌道上的衛星與地球的自轉周期是一致的,即每日自轉1周。人們能在夜空裡看到它,就像一顆耀眼的星星。

靜止軌道上的太陽光強度為地麵上的14倍。除日食期間外,不分晝夜、不分季節和不管天氣好壞,可實現24小時持續發電,因此,在宇宙空間太陽能的利用率,是地麵上利用率的10倍以上。

太空發電站可以取代汙染環境的火電廠,為人類提供取之不儘的清潔能源,對地球的環境問題做出重大貢獻。

太陽能發電就是利用半導體將光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當前的技術隻能將15—30%的太陽能轉換成電能,能源實驗室拿出的新型納米太陽能電池技術,其轉換效率達到驚人的70%。

發電站將搜集到的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後,再利用微波傳送天線直接輸送到地球各個角落的電網。

送電用的微波是光波的一種,屬於衛星廣播、微波爐、移動電話使用的波長範圍。

以現在的技術,如果將100瓦的直流電轉換成微波,要損失30%的能量。而東方集團提供的技術,將無線能量轉換和傳輸效率提高到了85%,利用率遠遠高於電線輸送。

這兩項技術都是革命性的創新,足以改變整個能源領域。

新華國和華龍國準備在2018年內,分彆建成一座發電量能達到20億瓦特以上的太空發電站,其電力可以輸送到較為偏僻的地區,滿足60萬戶家庭需要。

太空發電站的衛星、太陽能電池板等,由智能機器人維護,還擁有激光防衛係統,免遭小型流星以及太空垃圾的撞擊造成的損壞。

三方聯合籌建的月球基地,將對月球上的礦產資源進行探測、開采、實驗和提煉,東方集團更是準備利用這個基地,修建一座規模宏大的“東方之星”太空城。

月球岩石中含有豐富的鋁、鐵、鈦、矽、氧等元素,太空城的建築材料有95%可以從月球找到。

最重要的是,月球的引力隻有地球的六分之一,物體脫離地球得達到11200米/秒,而脫離月球隻需要2400米/秒就行了,把同樣重的材料送到太空,從月球出發比從地球出發要省95%的能量。

科學家估計,隻要派150個人上月球,每年可以開采100多萬噸礦石。將礦石利用太陽能加熱、冶煉、加工成鋁材、玻璃等等各種建築材料和構件,然後到軌道上去裝配建造太空城市。

“東方之星”太空城在設計上,有點像科幻電影《極樂空間》裡的環形太空城,將采用旋轉方式,以產生人工重力,幫助未來的太空人,在太空中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這個環形旋轉設計並不是電影導演隨意的幻想,而是有著嚴謹的科學依據的,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科學家提出。

當然,“東方之星”太空城沒有電影裡的太空城那麼龐大,更沒有裡麵那麼好的居住環境——人人都住在麵積寬大的彆墅裡,到處都是生態綠洲,還有河流、湖泊之類。

建成後的“東方之星”太空城內部麵積約為7平方公裡,將居住5萬人左右,主要用於太空旅遊,以及作為登陸其它星球、開采小行星資源等太空探索行動的出發基地。(。。)</dd>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