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屬的護航艦隊一般為3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1艘核動力潛艇和1艘綜合補給船。
因為大量采用新技術,所以“鵬城”號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還要超過了“尼米茲”級,與“福特”級航母媲美。
另外,萬噸級055全電型驅逐艦,以及裝備了“超導磁流體推進器”的全新潛艇已經大批下水。
潛艇的兩側及圍殼、舵內殼采用最新的高強度的深藍合金。它的承受力比目前的潛艇鋼高出四倍以上,下潛最深深度可達1000米以下。
而船體則包裹著一層,由東方集團研製的特殊材料製成的彈性蒙皮。這種蒙皮使艇殼對於聲納波幾乎無反射,隱形能力得到極大增強。
與傳統機械轉動類推進器相比較。磁流體推進器的不同點在於:前者使用機械動力作為推力,而後者使用的是電磁力。
正因為如此,磁流體推進器無須配備螺旋槳槳葉、齒輪傳動機構和軸泵等,從根本上消除了因機械轉動而產生的振動和噪音,是一個完全靜止的設備。
磁流體推進器能在幾乎絕對安靜的狀態下航行,其航速可達150節,而這是任何機械轉動類推進器不可能實現的。
地效飛行器的突破性成功,使得國防軍海軍的實力得到了全麵提升。特彆是登陸作戰能力和運輸補給能力等,幾乎躋身全球第一。
空軍的殲20、殲31、新型智能無人機、運20大型電動運輸機和新型大型轟炸機“轟9”等,已經大規模服役。
星河集團提供飛行模擬訓練係統,使空軍節省了大量的經費,更讓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大大縮短。
天軍在去年更是出儘了風頭,除了空天飛機和空間站,“北鬥”衛星係統完成了更新換代,在性能上已經趕超利堅國的gps係統。
在過去幾年裡,天軍增添大量的地基、天基預警、偵察、監視設備。
並完善了太空雷達網,發展衛星的製導導彈能力;加強衛星的實時偵察能力和分辨率。建立了反導攔截係統,先後通過了數十次測試,經受住了考驗。已經開始覆蓋整個國土,成為牢固的防盾。
天軍主要由情報預警、指揮控製和攔截打擊三大係統構成。
指揮控製係統是天軍的神經中樞,負責收集、處理情報預警係統和其它軍種傳來的太空戰所需的情報,組織各種太空戰兵器適時、準確、迅速、協調地進行太空行動,指揮反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防禦,統籌安排各發射基地的後勤保障。
它的另一項職責是和其它軍種進行合同作戰,為其它軍種提供全麵的偵察、通信、預警、導航、氣象等保障。
攔截打擊係統是太空軍的“堅盾利劍”,不但對敵空間目標實施打擊,還要有選擇地破壞敵地麵武器係統。
它由各種太空戰兵器構成。按其發射位置可分為陸基、海基、空基和天基武器係統。
其中,空天戰機、空天轟炸機、高能激光打擊衛星、太空動能武器、太空雷等大批天基裝備的研製。已經取得了突破。
空天戰機裝載了輕型反衛星、反導彈武器係統,可靈活地攻擊空天目標。空天轟炸機具備20倍音速,可執行全球快速打擊任務。
動能武器就是發射超高速運動的彈頭,來直接摧毀目標的武器。
太空雷是一種帶有戰鬥裝藥的反衛星衛星,它裝有識彆、跟蹤目標的探測引導裝置,具有向目標靠近的有限機動能力,主要用於攻擊衛星和部署在太空中的各種戰略防禦係統。
擁有太空部隊對國防軍來說,等於具有全球實時的打擊能力,隻要一聲令下,無論世界哪個角落即刻會遭到襲擊。
而作為戰略攻擊力量的二炮,各型導彈都換上新的大腦智能芯片,提高了準確度和抗乾擾能力;在發動機上也取得重大成果,新服役的導彈,提高了飛行速度和打擊距離。
軍工領域同樣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在電磁、激光、智能、隱形等武器領域取得了關鍵性突破,使得各種裝備的性能,追趕上甚至超越了全球頂尖水平。
這方麵表現在軍火出口上,去年新華國的全球軍火出口份額,僅次華龍國和利堅國。
而出口的對象,也不再是以往貧窮的第三國家,而是部分發達國家,以及軍費支出較高的中東、南美、中亞等國家。
空天飛機的服役、太空發電站和“天宮”空間站的建成,登月計劃的順利實施,讓新華國在航天領域傲視群雄。
稀土納米電池的發明,讓國家為之興盛;可控核聚變電站的實現,讓人類看到了光明的未來
這一切,都讓政府和國民感覺腰板硬了、底氣更足了。()
5201高速隨身帶著未來空間最新章節,本章節是第503章新軍事變革地址為如果你覺的本章節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