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個地球上,前往另一塊大陸都需要倒時差才能適應。,..
當地球人來到炎黃星時,需要適應的不僅是大氣和重力環境,還有日常生活的作息規律等。
在地球上,一天是24小時,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炎黃星的一晝夜要漫長得多,大家必須學會將白天和夜晚分成幾個階段,合理科學地進餐、工作和休息。
這需要移民們有更強的自控能力,否則很容易就養成生活不規律的壞習慣。
因為自轉與公轉的不同,在一個星球上不可能沿用另一個星球的曆法,在炎黃星采用地球上的作息時間表,鬨出的問題實在不少。
2021年春節過後,經過炎黃星天文台曆時兩年的推算,炎黃星曆法正式公布實施,以指導農業生產、方便民眾生活作息等。
由於時間太短的緣故,人類對炎黃星以及整個星係的運行狀況和變化周期的了解並不深,製訂的這部曆法稱不上完美,但用來應急卻是足夠了,小的缺陷可以慢慢完善。
炎黃曆以2018年也就是被人類發現的那一年為元年,今年將是炎黃曆2年,一年的時間,接近地球曆的兩年。
炎黃曆時間計量則與地球一樣,但不同的是,因為一晝夜有110個小時,所以一晝夜被稱為“一周”,表示一周天的意思。
一周分為5天,但不叫星期一、星期二。而是用“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來劃分,每天有22小時。
每周放一天假,工作時間為28個小時。
每年有158周。也就是790天,分為10個月,每個月有15到16周。
因此,炎黃曆的標準時間,要在年份、月份和日期的中間加一個“周期”。
…………
地球曆三月,第三星際艦隊平安到達了炎黃星,700萬移民的的到來。這絕對是個重要的曆史時刻,也是全人類歡慶的時刻。
第一批到達炎黃星的人類約有兩萬人,他們全部是軍人和科研人員。任務是科研考察和建立第一個立足基地。
第二批到達的人類才是真正的移民,人數多達320萬,但這次行動是由華龍國秘密進行的,除了移民本身。知道的人極少。而這次不同,移民不僅公開招募,而且來自全球各國。
地球上各種媒體全都在報道移民安置工作,民眾想看他們如何從冬眠艙中蘇醒,如何從飛船上登陸炎黃星,如何安家,如何適應新的星球環境,又是如何參加各種工作。
就連吃飯、睡覺等細節。也是地球上的人十分感興趣的事。
隨著了解的深入,地球上越來越多的人想走出地球。去那片全新的天地看一看。
如今的炎黃星,人類已經在冀洲大陸上建立了大大小小19個殖民基地,加上以前的移民,人口已經突破了一千萬,相當於一個中型國家了。
其中華人比例下降到了87%,白種人和其它種族分彆隻占到5.6%和7.3%,而炎黃集團的正式員工數量又占到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