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火星曾經經曆過與地球差不多形式的火山運動和水文運動,這樣的運動在地球上產生了大量的礦砂,火星也必然如此。
所以,人類在2022年就開始了對火星的改造工程。
火星的改造計劃,大致分為四步走。
第一步,就是恢複火星上的磁場,製造一個包裹整個火星星體的強大磁場圈,以抗衡太陽風和其他宇宙射線的猛烈侵襲。
這也是改造計劃中最難一點。
一個強大的行星磁場,遠比大氣層更重要。
地球上能夠生機盎然,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擁有一個強大的磁場形成保護罩,保護著地球上的所有生靈。
而火星因為被多次特大小行星碰撞,內核徹底融化,最終導致了磁場徹底消失。
沒有磁場的保護,火星上麵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在太陽風和宇宙射線之下,人類移民將無法生存。
沒有誰願意出個門,還要穿上笨重無比的宇航服。
地球磁場之所以至今依然存在,是因為地核內部是固態的。固態地核內層與被熔化了含大量鐵的外層相互摩擦,便產生了地球磁場,其工作原理類似於直流發電機。
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示,如果火星內核被熔化了的部分能夠重新結晶變成固態形式,那麼消失已久的火星磁場還將再次出現。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力量,是無法使其恢複的,但葉泉能夠做到。
第二步,就是製造溫室氣體,對火星加熱,使其升溫。
火星上隻有很稀薄的大氣,氣候非常乾燥、寒冷。
通過向火星運送氯氟烴化合物,或在火星上建立化工廠製造四氟化碳等辦法,迅速產生溫室效應,融化火星赤道上的冰,以及南極和土壤裡的二氧化碳,增加大氣濃度,以形成大氣層。
以如今人類的太空運輸能力,在10年內,火星的平均溫度將升高到20c,大氣含量將達到地球的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二氧化碳。
第三步是建立火星表麵生態環境,通過播種植物產生氧氣,達到人類適宜居住的環境。
一旦火星赤道附近的溫度長年保持在0c以上,火星上就可以有穩定的液態水供應,以供植物生長所需。
最先考慮培育的,應該是能夠促進光合作用的菌類和苔蘚。
以炎黃集團現在的生物基因科技,完全能培育出能釋放更多氧氣的“超級植物”,通過大麵積撒播,在20年內,製造出足夠的大氣層。
第四步建立人類居住點,這個最簡單,相比炎黃星,現在人類從地球飛往火星,就跟以前乘坐國際航班一樣方便快捷。
看起來整個改造計劃很簡單,實際上是十分龐大、繁重的,即使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也將花費數代人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取得初步成效。
要使火星上的植物,釋放出足夠人類自由呼吸的氧氣,至少需要兩三百年以上的時間。
這個時間進度已經夠快了,要知道,地球自然環境的形成,是以億年來計算的。
如果按照人類10年前的科技水平,光是第一步就解決不了,所謂的移民計劃,更多的以科研為主,而不是大規模殖民。
不過,人類並不急迫,數百年內,光是一顆炎黃星,就足夠吸納所有的人口壓力。,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