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一九三七年哪,小鬼子進了中原哪!(1 / 2)

抗戰之關山重重 老哲 5704 字 10個月前

戀上你看書網,抗戰之關山重重

商震他們終於離開西安了,不過並沒有返回第七旅,他們卻是和那個叫呂操的團長走在了一起,他們是應呂操的邀請去幫呂操訓練士兵的。

原來呂操也是來救郝正龍他們的。

那卻是郝正龍孫營長他們事先就找人傳出信息,他們在這個巷子裡需要救援,然後呂操就帶人來了。

可問題是他們彼此之間還沒有見過麵,郝正龍他們搞不清呂超是誰,自然也沒法吱聲。

而最終卻是通過那個第四方東北軍的到來,商震和呂操都讓郝正龍他們躲起來才搞清楚,原來都是友軍啊!

至此商鎮他們這一夥人在西安的事情也就結束了。

而就在民國26年夏天的某個時刻,一位中央軍的高級將領站在驪山之上的一個山體的裂縫處正在講話:“你們看我給這個亭子起的名字不錯吧?”

“好啊好啊!這個名字起得好,方能體現咱們總統的浩然正氣!”旁邊便有彆的軍官附和。

他們身旁是一道幾米寬的山體的裂縫,而就在這個山體裂縫的出口處,現在已經多了一個亭子,隻是那個亭子上麵的牌匾上赫然寫了三個大字“正氣亭”!

皇帝老子上廁所不叫上廁所,那叫出恭,皇帝老子吃飯不叫吃飯那就用膳,皇帝老子彆咕了不叫彆咕,那叫駕崩。

去年中華民國的那位老頭子總統就是在這裡被東北軍抓到的。

如果按照後世史書的寫法,那個老頭子聽到外麵的槍聲,從臥室後窗戶跳了出去,躲到了山上的這道山體裂縫裡。

當抓他的東北軍士兵進入到他臥室裡摸被窩時,被窩還是溫乎的呢。

可是那是從後世的角度看,現在從總統手下的將官的角度看,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在這裡被叛軍抓到那是絕不可以這樣描述的。

在他們的描述裡就是總統蒙難,躲入山中,見有叛亂士兵過來,從藏身之處出,大聲斥之。

而這才能體現出總統彪炳千秋的浩然正氣嘛!而這就是這個所謂“正氣亭”的由來。

可是話說回來,亭子是正經的亭子,隻是那“正氣”是否正經,這個就沒人知道了!

就在過了些年之後,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這個亭子的寫著“正氣亭”的牌匾就已經不見了,被改成了“捉蔣亭”。

可是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又過了若乾年,為了緩和兩岸關係的需要,“捉蔣亭”就又變成了“兵諫亭”。

一個亭子名稱的變遷,便也仿佛是一部濃縮的曆史,這其中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清?

事物發展總是有一個過程的。

南京的那個老頭子忽視了東北軍要求打回老家的願望,甚至當他到西安督戰的時候,已經準備用人選替代東北軍的指揮了,這個就等於要剝奪那位張少帥的軍權了。

士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他被那位張少帥扣押進行兵諫也就順理成章了。

同理,西安事變發生之後,隨著中國各方政治勢力的博弈,終究是會有一個結局的。

當時很多人會以為中央軍和東北軍會大打出手,然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裡的漁翁當然是指在東北四省的日本侵略者了。

可是誰又曾想到這場事變的結果是,竟然和平解決了!

大總統承諾抗日不再打內戰接著做中華民國的大總統,那個兵諫的張少帥被他軟禁了起來。

那麼接下來呢?接下來就是東北軍被“肢解”了。

後人在吐槽抗日戰爭的時候,總是說中**隊有時不能做到令行禁止,這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說白了就是中央政府是大軍閥,大軍閥有大軍閥的利益,各地方軍閥又有各地方軍閥的利益,誰都不想讓自己的人在前麵當炮灰。

這裡就以東北軍為例。

如果說那位張少帥不被關押起來的話,當時的南京中央政府想要指揮東北軍到哪裡作戰那是必須通過張少帥的,說你中華民國的最高軍事指揮者指揮下麵雜牌軍的某個軍某個師到哪裡作戰那是不好使的。

這個道理對其他地方軍閥同樣成立。

南京政府想要指揮粵軍、西北軍、滇軍、桂軍,你不通過上麵他們自己的那個頭兒,就想支使下麵的軍隊,那怎麼可以?

正因為派係林立政令不通,各有各的想法,所以整個中**隊的指揮係統無疑是低效率的。

而在實際作戰中嫡係的,非嫡係的,雜牌的,各種利益關係混雜在一起,雖然都想著抗日,可是卻也都想讓彆的部隊當炮灰,本就證明不同,再加上作戰中各行其事,很多時候戰場上出現潰敗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