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場拒絕彆人善意的邀請,終究有點不好意思。
經過趙海雲的同意,李星星和夏明星請楊寶勝到附近一家粵菜館吃飯。
原是私營,現在是公私合營。
老字號,很有名氣,沒到十一點鐘就坐得滿滿當當。
仍是那句話,大多數人的衣著沒有補丁。
看得出來,屬於條件較好的那種。
楊寶勝是花城本地人在戰亂時逃亡到香江定居,雖然發展成大老板,但沒有架子,喜歡食肆的煙火氣,拒絕到二樓雅間裡用餐。
“我最喜歡牛老板做的烤乳豬,可惜沒有。”楊寶勝惋惜不已。
李星星笑道:“蜜汁叉燒也很好吃,很地道。”
頓了頓,又道:“楊先生想吃的話,可以回家叫廚師做嘛!”
在大陸就彆那麼挑啦!
作為出口貿易的窗口,花城的經濟比上海還好一點,又因舉辦廣交會,大街小巷裡比較熱鬨,但災荒早已蔓延全國,所以也受到一定影響,大部分市民均是麵黃肌瘦。
吃不飽,才是常態。
像李星星他們這些豐衣足食有時間下館子的,畢竟是少數。
李星星恨不得國家計劃進口的糧食立刻抵達國內,分到饑民手裡!
同情心泛濫的她仔細想了想,吃到快接近尾聲時,忽然問楊寶勝:“我有七萬美元的支票,是不是可以采購到約一千噸的糧食?我伯伯七百萬美元買了十萬噸。”
楊寶勝回答道:“差不多吧!怎麼,你打算買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