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鬱的魔煞之氣在他身上彌漫開來,衝天而起,他手上殺氣騰騰的弓開始輕輕的震動,發出‘嗡嗡’的鳴響。
城牆之上的那些士兵受他影響,也開始露出敵意。
濃烈的戰意布散開,一股肅殺之氣籠罩了城牆,使得城內那些堆疊的死靈的慘叫聲好像更加淒厲了。
宋青小卻並不將張守義的威壓放在眼裡,她像是沒有感應到張守義身上露出的警惕、防備之意般,接著開口:
“李國朝此人來曆,張將軍有沒有聽說過?”
“此人不過是市井流痞,讀了幾本閒書,所以生了妄念,認為自己腳踩七星,是天下之主。”
興許是因為宋青小提到在李國朝的部隊之中呆過,張守義的語氣顯得冰冷了許多。
“不過是不知天高地厚,又一時以花言巧語,哄騙無知百姓,繼而無法無天罷了。”
“除此之外,他的出身來曆,張將軍就沒有聽到過其他的嗎?”
宋青小含著笑意,再問了他一句。
“他出身貧寒,其祖上並沒有功名,也沒有什麼傑出的人物,沒什麼值得本將軍去打探的。”
張守義斬釘截鐵的道。
他沒有必要說謊,李國朝此人當時引起了朝廷關注,知己知彼,張守義在出征圍剿他前,確實是打聽了一番此人性格喜好的。
“我被困在夢境之中的時候,曾聽他部中一陰魂提到,李國朝出生之時,曾天降異象。”
宋青小話音一轉,將聽來的李國朝來曆說了出來。
張守義的眉頭皺了皺。
他身軀早就已經僵化,這一個動作牽引了整張枯黑的麵部,使他的表情看起來份外的恐怖。
顯然他格外不讚同這個說法,在他心裡,李國朝不過是亂臣賊子,人人得爾誅之,也是造成了至今這樣一場悲劇的元凶。
如今宋青此人出生之時天降異象,若非他已經化為行屍走肉,本身已經算不得人了,否則他必定要大聲反駁。
“據說在他出生之前,他的母親曾得一陌生女子贈了數粒種子。”
她將抱貓女子當時複述的話說了出來,張守義臉上的神色便逐漸變了。
“……他出生之日,這種子便隨即發芽開花,結出一朵朵的血蓮。”宋青小看了張守義一眼:
“此人攻打沈莊,也是受了高人指點,說是沈莊乃是絕佳的養龍之地。”
李國朝自認天命不凡,所以才不惜代價,攻打沈莊。
“姑娘的意思——”
張守義也非蠢貨,聽到這裡,終於明白了:
“你是懷疑,入我夢中的那道女聲,有可能就是指點李國朝迷津,且給予他血蓮之種的人?”
也就是說——
“這一切都是有人背地裡推動,想要引我與李國朝交手?”
宋青小垂下眼皮,擋住了眼中的神色:
“十之**。”
她沒有將話說死,但宋青小進入那一場百年前的夢境之中,呆了七天之久。
以她的所見所聞,李國朝此人心狠手辣、自命不凡,且疑心也很重。
這樣一個人,如何會輕易聽信一個人的話,認為沈莊是養龍之地,最終使他不顧一切攻打沈莊呢?
“將軍認為,你與李國朝兩人之間,若是正麵交鋒,會誰輸誰贏呢?”
“李國朝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若非此人使小人手段,逼聊城百姓出城送死,又推殺女人為軍中糧食,硬守聊城,如縮頭烏龜閉門不出--”
張守義一聽她這話,隨即語氣之中露出傲然之色:
“要是他敢正麵與我交戰,他必見不到第二日太陽的。”
“既然如此,他敢反圍沈莊,可見他是下定了決心的。”
那時他已經占據聊城,晚金氣數已儘,各地農民起義,領土分崩離析隻是遲早的事。
他擁兵自立,自能成為盤踞一方軍閥,將來日子不知多好過。
在這樣的情況下,又何苦去與張守義硬拚呢?
李國朝這樣做,證明他對於‘養龍之地’一說深信不疑。
為什麼這樣一個造反的亂世梟雄會如此輕易的相信這樣的說法?且付出這樣慘烈的代價仍不回頭?
“九天玄女入夢。”
“九天玄女入夢!”
宋青到這裡,與張守義不約而同的齊齊開口。
李國朝不會輕易信人。
宋青小從抱貓女子口中聽說李國朝受人指點,但被困船上的那段時日,她又從未聽聞這幾人提起李國朝身邊的高人。
也就是說,這‘高人’的來由神秘,他的部眾、手下及身邊、船上的人都是不知道的。
如此一來,‘高人’的身份便令人生疑了。
而張守義說他當日退守沈莊,受九天玄女托夢,說李國朝圍攻沈莊的原因是因為沈莊之中孕有龍脈,一旦被毀,大金便氣數將儘。
其後受夢境誘惑,最終心性大亂,才爆發出這一場為害百年的慘禍。
“此人究竟是誰?目的為何?竟如此用心險惡?”
張守義一想明白這一點,頓時大怒,咬牙切齒的道:
“本將軍要是將其揪出,必要將其揚灰挫骨!”
“這所謂的‘九天玄女’是誰,目的是什麼,還不太清楚。”宋青小搖了搖頭,雙眼之中冷光閃過:
“但‘她’可未必是人——”
“不是人?”張守義眼中陰氣一湧:“莫非是鬼?”
“當然也有這可能。”她腦海之中想到了那衝破黑霧封鎖,乘一葉小舟出現的紅衣無臉女鬼。
隻是沒有證據,便也沒有開口。
張守義的氣息陰沉。
他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被鬼所迷,接著犯下如此大的錯誤,死了百年,死後惡名加身,且背負沈莊如此多條人命,永世不得安寧,便更加怨恨了。
“也就是說,如今的結果,都有可能是此女鬼一手造成的?她究竟為何要這樣做?”
他咬緊了牙關,冷冷開口。
宋青小淡淡的道:
“不清楚。”
她一開始進入試煉場景,聽到宋道長師徒的一番話,還以為沈莊之危是因張守義當年一念之差而起。
如今進入百年前的迷霧之中,弄清當年禍事緣由,卻發現張守義、李國朝二人,也不過是這一場禍事之中的兩枚棋子罷了。
沈莊的真正危機,恐怕不是因為張守義而起,真正的緣由,還需要她去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