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聲望是一回事,軍功又是另一回事。
沒有戰事,何來軍功?
偏偏,夏侯糾雖然是個大將軍,可他主導達成的和平協議卻讓他獲利多年,軍權還在他手裡,戰事雖然打不起來,但他一直受到了皇帝的寵幸,卻斷了陳比日兩個侄兒的晉升之路。
所以,陳比日下了一步險棋。
他讓人在邊境刺殺自己,嫁禍到炎國人身上,再派人不斷的在邊境挑釁炎國守軍,隻要兩邊戰火一燃,夏侯糾促成的和平協議就會化為廢紙一張,這種時候,打仗反倒不能仰仗他,皇帝必然會另選將領,而自己的兩個侄兒就能趁機出頭。
這算是一石二鳥之計。
誰能想到,這麼周密的計劃,卻出了岔子。
動手的,竟然不是他們安排的人。
他們安排的人動手會有分寸,不至將他傷得太重,但又能做好表麵文章,可是,真正遇刺的時候,那貫穿胸膛的一箭險些要了他半條命,派人去滅口的時候才知道,有人搶先在那個人之前動了手。
這也讓他們亂了陣腳。
是誰要殺他?夏侯糾?
雖然兩個人早已經是水火不容,可夏侯糾如果真的在邊境上刺殺了他,那不是引得越國與炎國大戰,這種事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會做嗎?
若不是他,那又是誰?
要知道,平日裡宰相出巡,周圍都是裡三層外三層,尋常刺客難以近身,這一次是為了計劃,他特地將身邊的侍衛撤了不少,以方便安排的人動手,卻正好被人利用了這個機會。
難道還有彆的人知悉他的計劃,趁機動手?
陳比日雖然有周密的幾乎,但這一回,他的腦子也有些混亂了。
反倒是他的侄兒陳文雄更冷靜一些,扶著他做好之後,又拿了一個墊子給他靠住,然後才說道:“叔父也不必擔心,侄兒剛剛過來的時候才得到的消息,那個人,已經死了。”
“死了?”
陳比日大喜過望,想了想,又問道:“怎麼死的?”
陳文雄道:“聽說,他逃入邕州城,竟然闖入了炎國皇帝的行轅,還挾持了炎國的公主,被人殺了。”
陳比日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擰著眉頭想了想,說道:“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要逃,逃到哪裡不行,為什麼還要去找死?”
陳文雄道:“這就不知道了。但不管怎麼樣,他已經死了。”
“……”
陳比日又擰著眉頭想了好一會兒,搖頭道:“這件事沒那麼簡單。他為什麼去,是一個問題;他死歸死,若他死前亂說了什麼,那隻怕——”,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