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三姑母雖說是庶出,但因為性格柔順的緣故,很對二姑母的脾氣。
因此見她一哭,二姑母連忙安慰她:“三妹快彆哭了,她和你發火也有彆的緣由。”
“什麼緣由?”三姑母聞言果然止住了哭聲。
二姑母見這裡無人就悄聲對她道:“她娘家有個侄孫女,今年剛剛八歲。正月裡她娘家嫂子過來拜年,還帶她娘家嫂子和侄孫女去見大嫂了。”
“她也想把她娘家侄孫女說給咱們毅哥兒。”三姑母一聽就明白了二老夫人的打算。
“是的,不過大嫂說毅哥兒的婚事由他父母做主,那會兒侄子又沒回來,她才沒提起這事。”二姑母道。
二姑母到底是自家姐姐,在她麵前,三姑母說話稍微沒那麼顧忌了。
她就對二姑母道:“怪道她今日發那麼大的話,咱們然姐兒不論家世還是長相都比她那侄孫女好上不少,她看到了可不來氣。”
“是呀。”二姑母拍了拍三姑母的手道:“所以你就彆把這事放在心上了。”
三姑母聞言笑了起來,她對二姑母道:“我之前隻以為她是拿我撒氣才會覺得傷心。現在既然知道這中間還有她娘家侄孫女這回事,自然不會再放在心上了。不過……”說到這裡,三姑母又擔心了起來。
她悄聲問二姑母:“我不在府裡也不知道,二姐悄悄給我透句話,過來給咱們家兩位哥兒說親的人很多嗎?”
二姑母聞言就笑:“彆提了,之前咱們府上的人閉門不出,那些人找不到咱們便也罷了。”
“自從進了正月,咱們開始和親戚們各處走動後,那些人就開始帶著各家的女孩過來了。不止是二嫂,就連三嫂都被人求著想讓她幫忙把自家姑娘說給咱們家哥兒。”
三姑母正月裡回門那天,國公府隻招待了她們幾個姐妹,她並沒有看到外人。
再有就是她夫婿不過是清遠侯府庶出老爺所出的嫡子,府裡有什麼事都要經過清遠侯夫人。
而清遠侯夫人自然是顧著自家孩子的,縱然有人遞了拜帖想要上門拜見三姑母,清遠侯夫人也將這帖子拒了,因此三姑母也是今日才知道這事。
她知道後嘖嘖了一聲道:“那大嫂她們還不挑花了眼?”
二姑母聞言與有榮焉的道:“那是自然的,就連成國公府的世子夫人正月裡都上門了,她想說的人是恒哥兒。不過那會兒咱們家客人實在是太多了,二侄媳一直忙著招待客人,她也沒能和二侄媳說上話,臨走前便托了我跟二侄媳遞話。”
“那你說了嗎?”三姑母聞言好奇的道。
“當然,不過娘和大嫂知道後說要是以後再有人托我來說親,我就跟她們說兩個孩子被批過命,要等十四歲以後才能說親。”二姑母道。
“娘和大嫂要對外這麼放話嗎?”三姑母聞言長大了嘴道:“可是十四歲才說親也有點晚了啊。”
二姑母聞言就道:“他們畢竟是男孩,沒的說早說晚這一說。娘和大嫂隻是覺得現在定親的話,將來變數太多,還不如等他們長大再說。”
“這樣也行。”三姑母聞言就點了點頭,然後她就開始擔心了起來:“可是我今天還帶然姐兒過來了。”
二姑母見她像是有些後悔的樣子,便安慰她:“沒事,你之前也不知道這事,況且你婆母讓你帶孩子上門,不能不聽她的話嗎?”
“娘和大嫂也是知道的,所以她們不也沒說什麼嗎?等過段時間,大嫂對外放出了這些話,大家都知道了這件事,你那婆母估計也不會提這事了。”
二姐說的也對,然姐兒和毅哥兒差不多大,毅哥兒能夠等到十四歲才說親,然姐兒可等不了,她婆母知道後一定會另外給然姐兒相看的。
三姑母的臉色緩和了下來。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後便再度去了老君堂。
————————————————————————————
“前段時間還有人來跟我打聽咱們清姐兒有沒有許人家呢。”三老夫人一邊打牌一邊壓低了聲音對老夫人道。
老夫人正因為前日大夫人所提她外甥的事有些煩心,聽到三老夫人這麼說她一下子來了興趣。
她見孫女們不在這裡,便沒了顧忌:“弟妹可是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二姑母一進門聽到三老夫人說起清姐兒的婚事,她的手頓了頓。
三姑母見狀就牽著二姑母的手入內。
看到她們進來,三老夫人暫時止住了話音。
老夫人笑道:“你們回來了,過來打一局吧。”
三姑母此時已經有些想打牌了,便笑著說好。
六夫人見狀便把位子讓了出來,三姑母順勢坐了下去。
和六夫人一桌的四夫人見二姑母站著也要讓,二姑母卻道:“我前幾天打牌有些累了,先看侄媳婦打一局吧。”說完二姑母就坐在了四夫人身後,假意看她打牌,實則在側耳傾聽三老夫人說話。
她們兩人坐下後,三老夫人繼續和老夫人說話。
她對老夫人道:“大嫂還記得老國公麾下有個姓劉的參將嗎?”
老夫人想了想道:“是不是那個祖籍是嶺南的參將?我記得他和三弟關係很好。”
三老夫人笑著點頭道:“正是,他當初和咱們家老爺一起行軍,所以私交一直不錯,這次他夫人去我們家拜年帶著她的兒媳和孫子一塊過來了,我就和她多聊了幾句。”
老夫人聽到三老夫人說起劉夫人的孫子就知道,她們說親的對象就是他了。
不過祖父隻是一個參將,這身份也太低了吧。
老夫人略微有些意興闌珊。
三老夫人聞言忙道:“大嫂,這位劉大人雖說隻是個參將,不過劉家卻是嶺南世家,據說家中也出過好幾個進士。”
老太君一聽也來了興趣:“他家既是書香世家,為什麼這劉大人卻參軍了呢?”
也不怪老太君疑惑,這年頭的武將不是那麼好當的。
俗話說的好,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軍中是最講究義氣的地方,要想在軍中混的開,必須要有肝膽相照的兄弟。
而什麼樣的關係都比不過父子兄弟之間的關係親密可靠。
因此,現在軍中能晉升的那撥人基本上都是軍中世家出身,從曾祖父甚至更早的時候家中就有人從軍了。
像劉參將這種人家,家中既出了好幾個進士,應當也明白軍中的情況,怎麼會讓家中子弟去從軍呢?
三老夫人聞言忙和老太君解釋:“這位劉大人自小就喜歡舞刀弄槍,不愛讀書。劉大人的父親見他實在喜歡便也沒阻止。”
“原來如此,怪不得他勢單力薄的還能做到參將,既然是自己喜歡的想必做起來就更用心了。”老太君恍然大悟。
三老夫人也跟著笑:“是呀,不過到了劉大人的兒子和孫子這一輩又都喜歡讀書了,劉大人家中便為他們延請了名師。”
“劉大人的兒子前年中了進士,現在在嶺南下麵的嶺安縣做縣令,劉大人的孫子去年剛剛中了舉人,現在正鉚足了勁兒準備考進士呢。對了,他還有個弟弟聽說讀書也很不錯呢。”
“這位劉公子多大了?他弟弟呢?”老夫人心中一動。
“劉公子今年剛剛十六歲,他弟弟今年六歲。”三老夫人喜滋滋的道。
聽到劉公子隻有十六歲便中了舉人,老夫人的心神有片刻的鬆動。
十六歲的舉人啊,不對,鄉試是在去年舉辦的,也就是說這位劉公子十五歲就中了舉人。
十五歲的舉人,她那個大兒媳的外甥也十幾歲了,可是連個秀才都沒能中呢。
老太君也覺得這個劉公子不錯。
嶺南世家出身,祖父是參將,父親是進士,雖說這家世拿到安國公府麵前有些拿不出手,可架不住劉公子個人條件好,不過十幾歲就中了舉人。
京中那些出身公侯之家的公子們雖說家世比他好,但論起學識可萬萬比不上這位劉公子。
再有就是劉公子的家庭也很簡單,隻有一個弟弟,弟弟也才六歲。
等他弟弟長成娶媳婦的時候,他們清姐兒的孩子也都多大了。
妯娌間年紀差距那麼大,想必兩人之間也不會有什麼大的矛盾。
就連二老夫人聽了劉公子這條件都有些酸溜溜的。
這位劉公子不過十六歲就中了舉人,中進士也是早晚的事。
二十出頭的進士放在哪裡也是出類拔萃的了。
“他今年都十六歲了,可我們清姐兒才十歲出頭,隻怕年齡上有些不搭。”心動歸心動,老夫人卻在擔心這個問題。
三老夫人笑道:“劉夫人說了算命的說劉公子要找年齡比他小幾歲的方能夫妻和樂,再加上這幾年劉公子想專心科舉,要是找那年齡和他相仿的隻怕會耽誤了那些姑娘。”
老夫人聞言手指輕敲椅背。
再等上幾年的話她們清姐兒倒也到了適婚的年紀了,若是那劉家真的能等的話倒也不是不可以。
“這位劉公子長的怎麼樣?”老夫人越想越覺得心動。
聽到老夫人問起了劉公子的長相,三老夫人就知道老夫人對劉公子的家世應當是沒什麼意見了。
她對老夫人道:“我就是見了這孩子的長相才動了給咱們家孩子說親的念頭的,那劉公子身高八尺,長相俊朗,也就比咱們國公爺差了一點。”
聽到三老夫人這麼說,老夫人的心動搖的更厲害了。
她二兒子的長相不說放在京城,就是放眼本朝都能數得上號的。
三弟妹既說這位劉公子的長相隻比他兒子差一點,那就證明他也是個長相俊美的男兒。
家世過關,學識出眾,長相俊美,身高也不錯。
這四項中若是劉公子隻占了一項或是兩項,老夫人或許還會有些猶豫,但要是幾項都占全了的話,老夫人還真是心動。
“就是不知道他的性情怎麼樣了?”說起來老夫人也是個果斷的性格,可說到孫女的婚事的時候還是瞻前顧後的。
可在座的諸位卻很是理解。
她們也都是有女兒的,自然知道女子嫁人有多重要。
哪怕是家世再顯赫的女孩要是嫁了那不靠譜的男子,往後餘生也少不了吃苦生氣。
三老夫人當初給自己的女兒挑女婿的時候也是有許多的擔心,因此她很能理解老夫人的心情。
她繼續笑眯眯的對老夫人道:“我也沒和他深入接觸過具體的倒也不知道,不過他進來給我請安的時候,我觀他神色溫潤就覺得這個孩子脾氣應當不會差。後來她們走了之後,我把老四叫過來問了一下,他對這位劉公子的評價很好,說他私下說話很風趣。”
老夫人聞言在心裡盤算了起來。
神色溫潤就代表這孩子心性平和,說話風趣代表這孩子性格開朗。
如果三弟妹說的情況都屬實的話,這位劉公子應當還不錯。
不過老夫人還有一個擔憂。
“這位劉公子將來會回嶺南嗎?”老夫人略有些猶豫的問道。
也不怪她擔心,這位劉公子既然出身嶺南世家,且他的父親也去了嶺南做官,那是不是代表著他將來也會回嶺南一帶。
如果是這樣的話,哪怕這劉公子條件再好,她都不會答應這門親事。
清姐兒的性格本就柔弱,若是留在京城,她們還能照看著,可若是去了嶺南的話,這天高皇帝遠的,誰知道劉家還有些什麼人呀。
不說彆的,光是那一大家子的女人就夠清姐兒喝一壺的。
三老夫人聞言忙道:“這個劉夫人也跟我說了,她說她們家老爺說了,兩個孫子讀書都很好,如果回了嶺南的話恐怕日後科舉來京不方便,以後他們家就在京城定居了,孩子們就算外放也儘量找那離京城近的地方。”
“至於小劉大人他去嶺安縣是因為劉家家主跟劉大人說嶺南接下來會著力發展嶺安那一帶,如果小劉大人去了那裡會很容易出政績。小劉大人比較想做點實事便和劉大人說要去嶺安,不然的話,劉大人原本是想他留在京城的。”
老夫人聽完總算是稍微放心了,不過她並不打算就這麼應承了三老夫人。
向來都是一家有女百家求,雖說劉公子條件好,可她們清姐兒也不差,老夫人覺得她得多看幾家再做決定。
不過這麼一來,她就得快點給清姐兒相看了,不然以劉公子的條件隻怕也不會一直等著清姐兒。
“明日的宴席,劉公子應該也會來吧。”老夫人問三老夫人。
三老夫人便道:“他祖父是老國公的舊部下,肯定會全家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