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 41 章(2 / 2)

國公夫人日常 嘻嘻99 14053 字 11個月前

貴妃見狀便悄聲道:“你勸她了?”

魏若點了點頭,拉著貴妃一起去了正殿。

她將自己和平寧公主的對話告訴了貴妃。

“我看她好像知錯了,也跟我說下次不再打架了,況且陛下又罰她了,母妃就不要生她的氣了吧。”魏若笑著勸貴妃。

貴妃就歎了口氣道:“我倒也不是完全的生她的氣,她們這些皇室的公主郡主脾氣都個頂個的大,她們又不像一般的女子那樣,嫁了人後就得萬事看婆家的臉色過日子,相反得是婆家看她們的臉色。所以她們就更沒顧忌了。我也早就做好了平寧會比較能惹麻煩的準備,隻是想著好歹讓她明白些事理。正如此事,你們府上現在正處在風口浪尖之中,她縱使再生氣也不該在此時生事。”

魏若在母親外麵自然不會說些什麼我們府上沒事之類的客套話,但她也有自己的看法。

魏若對貴妃道:“公主確實有些壓不住性子,但她其實是可以溝通的,我們應該做的其實是讓她能夠聽的進去我們的話進而慢慢的引導她,而不是隻懲罰她。這樣她才能知道下次遇到問題要怎麼做。”

貴妃聽完便道:“剛剛也是我沒忍住,一出事了就想著要用宮規懲罰她。你說的對跟她講清楚道理,並且讓她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比一味的懲罰她要重要。”

魏若見母親被自己說通了,便笑了起來道:“那娘就彆和公主置氣了,等她抄完弟子規,你再和她好好的聊一聊吧。”

貴妃聞言笑著應了。

魏若還記掛著家裡的事情,便同貴妃告辭回家了。

她回到家裡的第二天,外麵的流言就傳起來了。

因為啟和帝下令封口的緣故,眾人並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隻知道公主們和郡主打了起來。

宮內的消息總是會引得宮外之人的無數遐想。

眾人在閒暇之際總會湊在一起說兩句公主們的彪悍往事,就連儀安大長公主和林安長公主等人當年的事情也被大家重新提了起來。

但京內之人不過嚼了幾句她們的舌根後便又被新的消息占據了注意力。

東郊大營和北郊大營的統領人選下來了。

東郊大營的統領叫海明,此人的父親自陛下在潛邸時便服侍陛下左右,等他父親告老後,他便進宮做了陛下的貼身侍衛,對陛下可謂是忠心耿耿。

他能執掌東郊大營也在李浩淼的意料之內。

至於北郊大營的統領人選,不對應該還要再加上一個副統領,陛下這次又換了北郊大營的副統領,這兩位就很耐人尋問了。

北郊大營的統領叫張何,此人曾在李浩淼父親麾下效力,看似是李浩淼一係的人,但此人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他的內人是大皇子妃的親姨母,也就是說他在政治立場上很有可能會偏向大皇子。

而北郊大營的副統領叫何恒,此人是三皇子一係的人,何恒和三皇子的嶽父關係匪淺。

北郊大營的統領和副統領人選出來後,不僅朝臣們都在琢磨啟和帝的用意,啟和帝自己也在讓暗探搜集著他那幾個兒子和朝臣們的反應。

打發走那些暗歎後,啟和帝滿意的彎了彎嘴角。

幾位年長的皇子這幾年一直在朝臣中鑽營,他雖限著這些年長的兒子,沒有給他們太多的差事。

可隻有皇子這個身份在,那些朝臣們肯定會選擇一個來站隊。

畢竟隻有跟的早,才能分到一碗湯喝。

雖說五皇子的出生讓這些朝臣們開始重新審視和各自所選擇皇子的關係,但在五皇子長成之前他們也絕不會輕易疏遠這幾個成年的皇子們。

因此,幾位成年的皇子和朝中的大半朝臣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啟和帝在這次選擇統領人選時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然後他就感到了一陣心驚。

他之前一直以為自己尚處於年富力強的時候,就算知道他那幾個兒子有些小心思,他也沒放在心上,自以為能夠把控局勢。

哪想到他們在朝堂上的勢力竟如此之大了。

肯定不能再放任他的兒子們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這樣發展勢力了。

啟和帝能在一眾皇子中廝殺上來奪得皇位,絕不是簡單人物,他那一手平衡術絕對是玩的六六的。

東郊大營是四個京郊大營中最接近京城的,那裡肯定是不能容忍皇子們的勢力染指的,所以啟和帝讓他的心腹海明擔任統領。

而北郊大營雖和東郊大營一樣名為京城護衛營,但兩者之間的重要性根本不是一個級彆的。

北郊大營的兵士想要進入京城必須要先饒過東郊大營再繞過南郊大營。

他先把張何和何恒安排到那裡,既能讓大皇子和三皇子有所牽製,又不會威脅到他的安全,自是一舉兩得。

況且這次的事情也能給德妃和二皇子敲一個警鐘。

這次德妃借機拖延院正,他雖沒明著訓斥他們,但二皇子是心知肚明德妃做了什麼的。

北郊大營的統領人選下來,他的兄弟們都得償所願了,唯有他落了個空,還是在德妃做了錯事的當口。

依著他對二皇子的了解,想必接下來他會進宮勸一勸德妃,而德妃估計也能老實一段時間。

二皇子府上,二皇子果如啟和帝料想的那樣,在北郊大營的人選出來後便明白啟和帝終究是知道了德妃做的事情,並且因此遷怒他了。

二皇子想到他那兩個兄弟得償所願後洋洋得意的表情,就是一陣窩火。

但他最擔心的就是朝臣的反應,那些朝臣們都是跟紅頂白的,如果他們見父皇將他那兩個兄弟的人都安排到北郊大營裡了卻獨獨漏掉了他,那他們肯定更加不會依附於他了。

想到這裡,二皇子又是一陣心驚,他忍不住有些埋冤德妃。

明知道父皇寵愛貴妃,做什麼還要去招惹她們。

但現在人選都已經下來了,再來埋冤德妃也是於事無補,二皇子隻好想著要怎樣彌補與貴妃一係的關係。

而大皇子和三皇子知道北郊大營的人選後也是心思各異。

大皇子覺得又是驚喜又是擔憂。

他驚喜是因為他知道二皇子和三皇子也在朝著北郊大營的統領人選使力,所以最後這個統領花落他家的時候,他自然很是高興。

擔憂則是因為啟和帝同時將三皇子的人放到了北郊大營,那人還是副統領。

這也就意味著張何無論想做些什麼都會有人盯著。

但大皇子並沒有過度擔憂,他自幼生長於宮廷之中,明白帝王之道講究的就是平衡。

父皇現在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肯定不會讓他一人獨大,所以他才會把三弟捧起來。

可父皇能讓他的人擔任統領,這是不是代表著父皇更為認同他這個皇長子呢?

想到這裡,大皇子的精神就是一振。

與大皇子的意氣風發不同,三皇子覺得有點憋屈。

他沒想到父皇竟然讓他的人屈居於大皇子之下,這是不是代表父皇更認可大哥呢。

想到這裡三皇子就覺得有些心驚。

他的幕僚何先生見他麵色不定,便低聲道:“三皇子殿下,草民有些看法不知當說不當說?”

三皇子正愁滿腹心事無人開解,聞聽此言忙道:“先生請說。”

何先生便道:“此次北郊大營人選的任命,看似您是暫時處於下風,但大皇子若是聲勢太過,對您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先生此言何解?”三皇子聞言便問道。

何先生便道:“陛下正值年富力強之時,他是絕不會看著大皇子聲勢太過的。陛下忍受不了大皇子的實力蔓延出手打壓他的時候,就是您出頭的時候。”

“你說的對。”三皇子聞言合掌笑了起來。

“就讓大哥先囂張一段時間,隻是依先生看我們要不要再給他添把火呢?”三皇子問何先生。

何先生想了想道:“現在大皇子那裡正是眾人關注的時候,若是這個時候做手腳難免會露餡,不如再等等。您也可趁此保護好庶妃,庶妃若是能為您誕下皇長孫,您才算真正壓了另兩位皇子一頭。”

“先生說的是,是我之前著相了。”三皇子聞言忙道:“那我們就先觀望一段時間吧。”

何先生欣然頷首。

此後幾天,二皇子和三皇子一個忙著彌補錯誤,一個想著韜光養晦,便都在府裡裝鵪鶉。

在他們的對比下大皇子顯得猶為的意氣風發,備受朝臣追捧。

大皇子府和大皇子妃的娘家門庭若市。

而淑妃也成為宮內除皇後和貴妃外的第三人,那些小嬪妃們爭先恐後的過去巴結她。

德妃和成妃自然很是看不慣她,可她們縱然再看不慣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成妃更加關注姚氏的身子了,一心想讓她生出皇長孫。

三皇子妃見她對姚氏過於看重自然很是不滿便向三皇子抱怨,三皇子因為她父親的關係,自然是百般的哄著她。

偏偏姚氏那邊動不動就說自己身子不舒服,三皇子縱然看重他丈人,但更在意姚氏這一胎。

每每姚氏那邊一來人,三皇子便會丟下三皇子妃過去。

三皇子妃自然不高興,三皇子從姚氏那裡回來後便仍舊又抱著她哄她。

如此幾次下來,三皇子頗有些焦頭爛額的意思。

三皇子妃的母親進府後見女兒隻一味的同三皇子生氣便勸她:“姚氏那裡現在有娘娘和三皇子盯著,你是下不了手的。你與其一直盯著她,還不如趁此機會趕緊再懷上孩子。”

三皇子妃也覺得母親的話有道理,自那以後便一意拉著三皇子想要再懷個孩子。

三皇子自然也很是樂意,可姚氏不知是故意的還是怎麼地,每每都在三皇子將要得手之時過來喊他。

三皇子隻好穿上衣服過去。

三皇子妃被姚氏氣的牙癢,卻也彆無他法,隻好見縫插針的想要和三皇子纏綿上一通。

三皇子被這兩人搞的疲憊不堪,也暫時無心管外麵的事了。

而德妃知曉自己因一時之氣連累了二皇子後,心內十分的自責,她縱然看不慣淑妃也不好在這個時候再惹事了,便一直躲在宮裡,由著淑妃得意。

宮內的風波暫且不提,再說宮外。

在東郊和北郊大營的人選下來後,啟和帝又下了一道旨意。

這道旨意看似無關朝中勢力的分配,也看似與奪嫡無關,但還是在朝野間引起了一陣風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