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彼時丫鬟們正在春芳亭擺飯,魏若正坐在一旁洗手,就聽到有一個人在喊她:“五娘。”
魏若聞聲轉身,待到看見眼前那張熟悉而又親切的麵孔的時候,魏若又驚又喜:“芳姐姐,你回京城了?”
來人正是魏若小時候的玩伴—王芳。
那會兒魏若的外祖父母和父親都還沒有去世。
因為母親是家中獨女的緣故,父親覺得外祖父母兩人在家中孤單,便時常帶著她和母親去外祖父家。
外祖父家並沒有和她年齡相同的玩伴,外祖母擔心她無聊便經常帶她去鄰居家玩。
芳姐姐就是外祖父的鄰居,翰林院王大人的二女兒。
她們倆年齡相差不大,且性格脾氣比較相投,因此極能玩的到一塊去。
就算後來她父親和外祖父相繼去世,外祖母回原籍後,兩人之間也沒斷了聯係。
在王芳沒出閣前,兩人之間經常互相寫信,偶爾也會相伴著出去玩。
不過到後來,王芳被父母許配給了故交家的孩子。
她公公致仕後,一家子就回了河西老家,河西離京城路途遙遠,這麼些年兩人之間也慢慢斷了聯係。
魏若沒想到竟會在自家的宴席看到王芳,她注意到王芳的身後還跟著一個約莫十二三歲的女孩,那女孩和王芳長的極像,魏若一看就知道是她的女兒隨姐兒。
“這是隨姐兒吧。”魏若熱情的拉住了隨姐兒。
隨姐兒大大方方的同魏若行禮:“見過夫人。”
魏若看到她這樣,彆提多高興了。
她笑眯眯的道:“叫夫人太生疏了,叫姨母就好了。”
隨姐兒聞言看了一眼母親,見她母親頷首方才叫了一聲姨母。
魏若看到她十分的喜歡,又要給她見麵禮。
王芳覺得有些貴重不肯要,魏若便道:“我多年沒見孩子。”十分的苦勸。
王芳這才讓魏若收了。
王芳見她還在吃飯料到她不好意思在隨姐兒麵前吃飯便對隨姐兒道:“你帶著丫鬟到那邊走走吧。”
隨姐兒會意,帶著丫鬟離開了這裡。
“芳姐姐是何時到的京城?”或許是和王芳之間比較的親近,縱使是多年未見,魏若也沒有覺得生疏,她一邊吃東西一邊問王芳。
王芳就笑:“我們是前幾天到的,公公說讓我和相公帶著孩子過來。”
‘那怎麼沒看到姐姐的帖子?“魏若十分的疑惑。
王芳就笑:“我公公致仕再遞拜帖用的就是名號了,所以你不知道。”
魏若這才恍然,她確實隻知道芳姐姐公公的官職。
兩人坐在那裡一邊說話一邊敘著彆情。
原來王芳的相公自回老家後就一直在家刻苦讀書,前年剛剛中了舉人。
年前的時候,芳姐兒的公公覺得一直留在老家讀書雖然清淨,但要是秋闈前才匆匆忙忙的趕過來隻怕會耽誤考試,就讓芳姐兒一家人到京裡來居住,等待明年的秋闈。
“那姐姐的房子找好了嗎?”魏若關切的道。
王芳聞言笑道:“找好了,我公公已經提前拖京裡的朋友幫我們弄好了。”
“姐姐應該早點告訴我的。”魏若聞言嗔怪的道。
王芳聞言就笑道:“那會兒你們府上也是一堆的事,我想著等到了京裡再聯係你。等到了京裡後,公公寫信過來說昔年在京城時曾受過老公爺照顧,讓我們帶著孩子上門做客。我見你們府上那兩天一直在待客,想著今天過來再見你也是一樣的。”
魏若一想也是,她剛想再說些什麼,就有丫鬟婆子過來回話。
王芳見她這會兒忙的有些脫不開身,便站起來道:“我改日再來找你吧。”
魏若忙道:“姐姐給我個地址,我到時候去府上拜會。”
王芳含笑應了,她告訴了魏若一個地址,魏若讓春蘭記下後便先去處理事情去了。
她走後,隨姐兒走到母親身邊。
她見這會兒四處無人便悄聲對母親道:“這就是您時常跟我說的那位國公夫人嗎?”
王芳含笑點頭,帶著女兒轉身回去。
王芳就道:“我們都許多年沒見了,我都變老了,可她看著卻還是跟以前一樣。”
隨姐兒聞言心中一酸。
祖父母致仕後家境並不十分的寬裕,家中除了父親在讀書科舉之外,二叔和三叔也在準備科舉。
這些年,父親上省城參加考試的費用還有家中的生計費用都是母親補貼的,她頭上戴的這個首飾據說還是出嫁時外祖母給她的陪嫁。
這些年母親都不舍得給這首飾炸新,還是這次,母親要到國公府來做客擔心彆人笑話才特意拿出來炸新了。
隨姐兒低垂著頭隨著母親回了前院。
這日的宴會結束後,魏若還記得王芳的事情,她對春蘭道:“等這幾天宴會結束後,你記得跟回事處的人說一聲讓他們往芳姐姐府上遞個拜帖。”
春蘭連忙應了。
魏若雖想和故人敘情,但明後兩日確實有事情要做,因此她隻得按下心思,暫時應付明後日的宴會。李浩淼這一日的慶功宴極為的熱鬨,直到快到宵禁時刻了,客人們才紛紛回去了。
老夫人送走賓客,又向老太君問安後方才離開了這裡。
王嬤嬤服侍她在榻上坐著,見她麵色有些疲憊的模樣,便要叫丫鬟們過來給她按腿。
老夫人卻擺了擺手道:“先不要叫她們了,你和我說說話吧。”
王嬤嬤聞言應是,坐在了榻前的腳踏上。
老夫人沉吟了片刻後道:“之前我聽成國公世子夫人提起過恒哥兒的婚事,那時我們原本打算著放出恒哥兒和毅哥兒十幾歲才能說親的消息。偏偏這段時間家中總是有事,我們家便一直沒來得及把消息放出去,哪知道她今日又來和我提了一次。”
王嬤嬤見她頗為苦惱的模樣便道:““您還記得成國公世子夫人那次過來找夫人的事情嗎?”
“記得呀,難道她那時就想來說親了?”老夫人之前沒注意,但沒王嬤嬤一提醒忽然覺得好像是這樣的。不然羅氏和二兒媳關係也不是很親密,她無緣無故的過來拜訪她做什麼。
王嬤嬤聞言笑了起來,她今日想說的可不是這件事。
王嬤嬤對老夫人道:“對呀。當時不是景仁侯府的三少奶奶陪著她過來了嗎?景仁侯府的世子夫人知道後還生氣了。”
“為什麼?”老夫人聞言問王嬤嬤。
王嬤嬤就道:“我聽三少奶奶身邊的嬤嬤說,她們夫人和成國公府的世子夫人是表姐妹。她當時帶了自家表姐過來也沒多想,結果景仁侯府的那位世子夫人也想找咱們恒哥兒做女婿。她聽說三少奶奶帶著成國公府的世子夫人來咱們府上,就去和婆母告狀。景仁侯夫人自然也想讓自家孫女嫁給咱們恒哥兒,可她到底是當家主母,擔心這樣會潑了成國公府的麵子便沒有聲張,但她暗地裡還是有把三少奶奶叫過去說是要讓她多想著婆家。那嬤嬤說三少奶奶現在很是為難,這幾日都哭了幾次了。”
“景仁侯府的那位姑娘也才五歲吧。”老夫人聞言睜大了眼睛。
“咱們恒哥兒也就才八歲,就差三歲而已。”王嬤嬤笑著道。
老夫人聞言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她既為恒哥兒才這麼小就有人上門說親感到驕傲,又為清姐兒感到擔憂。
“我年紀大了,這麼久沒出去了,竟不知道現在結親都這麼早了。”老夫人頗為感慨的說。
“奴婢也是聽那嬤嬤說才知道,現在那家中有女兒的為了搶女婿簡直費儘了力氣。”王嬤嬤笑著道。
她這麼一說倒讓老夫人犯起了愁,她頗為擔憂的道:“我們那時候都是十幾歲才說親,所以對清姐兒的親事我也沒那麼著急,可你看人家成國公府的姑娘,人家才七歲,她母親就開始幫她物色女婿的人選了。咱們清姐兒都十二歲了,我才開始幫她相看。並且因為中間出了這許多的事,這相看的事還暫時耽誤了。”
王嬤嬤聞言便安慰老夫人道:“三老夫人前段時間不是還來跟您說劉夫人說知道咱們府上情況特殊,所以他們家可以暫時等一等。”
老夫人卻道:“可我也還是想看看彆的人家,這劉家雖好,萬一有更合適的人家呢?”
王嬤嬤聞言便笑道:“這也不是什麼難事,這段時間咱們府上確實事多,等事情都過去了,您再對外放出咱們大姑娘要結親的消息不就是了?”
老夫人聞言卻搖了搖頭道:“你又糊塗了,清姐兒她娘一心想要將她嫁回到娘家,若是咱們大張旗鼓的相親隻怕她會過來鬨。”
王嬤嬤見老夫人既想為大姑娘說個好婆家,又想按住這消息不讓大夫人知道就歎了口氣道:“老夫人,老奴明白您是又想讓大姑娘嫁個好人家,又不想因為大夫人潑了大姑娘的臉麵。可這世上哪有那麼兩全的事呢,現在還是依大姑娘的婚事為主才是。”
老夫人聞言沉默了片刻,半響她才道:“前段時間我讓二兒媳回去跟浩淼說給清姐兒相看的事情。”
“浩淼跟我說,他在前麵差不多看了一天,總覺得那些少年郎不是有這樣的問題就是有那樣的問題。我便說讓二兒媳出去走動走動,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浩淼卻說他覺得清姐兒的婚事還是要由我來點頭,若是讓二兒媳來找人的話,隻怕大夫人會來找二兒媳的麻煩。”
李浩淼和老夫人說這些事的時候將下人們都攆出去了,因此王嬤嬤還是頭一次聽到老夫人說這些事。
“您是說您原本是想讓夫人去各府走動一下看看,但是公爺他拒絕了?”王嬤嬤驚訝的問道。
老夫人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