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 63 章(1 / 2)

國公夫人日常 嘻嘻99 25193 字 11個月前

第63章

陶翔走後,李浩淼問小廝:“夫人在做什麼?”

小廝忙道:“夫人正在接待各府過來拜見的嬤嬤們。”

李浩淼聞言隻好暫時按耐住去找魏若的心思。

及至晚間,魏若和五夫人先去了老君堂。

老君堂裡十分的熱鬨。

老太君和老夫人正在拿著個冊子給潤姐兒、橙姐兒和芸姐兒看,祖孫幾人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勇哥兒則由奶娘們看著坐在地下同喵喵和狗狗們玩。

看到魏若進來,老太君就笑了起來。

她對李嬤嬤道:“快去盛碗陳皮綠豆湯給夫人們喝。”李嬤嬤連忙應了,便要去茶房。

五夫人連忙攔住了李嬤嬤,笑道:“讓小丫鬟去做便是了,嬤嬤還是歇著吧。”

魏若也讓李嬤嬤隻管歇著就好。

李嬤嬤就笑道:“夫人們還是讓老奴出去走一走吧,這一整天待在房裡都待悶了。”

老太君也笑道:“你們就讓她去吧,我們年紀大的人就是喜歡多動動。”

魏若和五夫人聞言這才沒說什麼。

待到坐在那裡喝了碗綠豆湯後,魏若方才把景王妃和儀苑郡主要接潤姐兒和橙姐兒到府上住兩日的事情說了。老太君和老夫人都有些舍不得孩子們,但景王妃接孩子們過去住也是為了顯示她們府上對孩子們的看重。

老太君和老夫人隻好應了。

魏若見她們同意了,便說明日先帶孩子們進宮去見見貴妃,等回來了再送她們過去。

老太君聞言便道:“應該的,娘娘也許久沒見孩子們了。”

老夫人又在一旁對魏若道:“景王妃既接了孩子們過去,咱們也不能空手上門才是。你那裡這兩天正忙著,我待會兒讓王嬤嬤去庫房裡給王府的人挑些禮物給你們帶過去吧。”

魏若這兩天著實事多,聞言便也不同老夫人客氣,笑著向老夫人道謝。

老夫人便吩咐王嬤嬤先回去挑東西,王嬤嬤連忙應了。

魏若卻道:“這事倒也不急,我估摸著她們府上後日才有人過來接,嬤嬤還是在這吃完飯再說吧。”

老太君也勸王嬤嬤不要著急。

王嬤嬤看了老夫人一眼,見她點頭便留在這裡了。

她們又說了會兒話後,二老夫人和三老夫人也帶著家眷們來了。

六夫人和七夫人一向關係好,見她不在這裡便打算待會兒吃完飯先去七夫人那裡看一看。

老太君卻在跟倩姐兒說話,她是個性子利落的,自然也喜歡說話簡單乾脆的倩姐兒,看她過來便拉著她說了會兒話。

三老夫人見她看重倩姐兒,自然與有榮焉。老太君又和倩姐兒說了會兒話後便對她道:“你幾個姐姐們都在我的暖閣裡做針線,你也過去找她們說會兒話吧。”

寒姐兒自婚期定了之後就一直窩在家裡做針線,除了同魏若一起去花廳管事外,等閒不輕易出門。

冰姐兒自從知道姐姐要嫁人後,背著人哭了幾場,哭完後就不常出去玩了,隻把那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陪姐姐。

而清姐兒自從上次生病後也沉默了許多,大夫人鬨過那一場後,雖說老太君看在清姐兒的份上沒有追究她對老夫人的不敬,但她到底厭煩了大夫人,便吩咐人看好大夫人等閒不許她出門。

大夫人也在院子裡鬨過幾回,可老太君這次下了狠心,老夫人也擔心她再這麼不知所謂下去會連累了清姐兒,便也不像以往那樣為她求情。

大夫人鬨了幾次後見沒人理她,便暫時安靜下來了。

清姐兒知道後除了讓丫鬟時不時的送些吃的過去給大夫人,旁的話也沒多說。

可她到底還有些難受,這些時日便也常跟著寒姐兒和冰姐兒一起做針線。老夫人覺得她跟寒姐兒姐妹兩個在一起總比一個人待著強,便也不攔她。

於是這段時間,寒姐兒幾個就常聚在老太君的暖閣裡一起做針線。

倩姐兒也是知道這回事的,她和老太君說完話後便隨著丫鬟們去了暖閣。

清姐兒看到寒姐兒臉上露出了些許的笑意,她放下手中的針線後站起來道:“妹妹來了。”

寒姐兒原本正低頭為冰姐兒講解針法,聽到聲音忙抬頭向清姐兒問好。

幾人各自見禮之後,寒姐兒仍繼續指導冰姐兒做針線。

清姐兒卻靠在倩姐兒身邊同她說話。清姐兒同老太君一樣很喜歡性情堅韌的倩姐兒,自倩姐兒來了之後,她就很喜歡同她說些知心話。

倩姐兒也對和她一樣自幼喪父的清姐兒心存憐惜,兩人之間的感情自然也越來越好。

倩姐兒正在同清姐兒說學院裡發生的事。

“我有個女同學,她父親重男輕女不肯讓她出來讀書,她不願意便一個勁兒跟家裡鬨。她家裡拗不過她隻好讓她出來讀書了。她也是個刻苦用功的,現在已經考過了女醫局的考試,隻等著年後入職了。”倩姐兒對清姐兒道。

清姐兒很喜歡聽倩姐兒說些女子自強不息的話,每每聽完就覺得能從那裡得到許多勇氣。

這會兒也是如此,她原因為前日母親同她的丫鬟說的那些汙蔑老夫人的話傷心,這會子聽完倩姐兒說的話就覺得,那些女子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都能為自己淌出一條生路。

她現在的困難不算什麼的。

清姐兒在心裡默默的給自己打氣。從老君堂回來後,魏若先吩咐給女孩子們洗澡。

李浩淼則帶著男孩們去了後院說是要考校一下他們的拳腳功夫。

等夫妻倆各自忙完,已是半夜。

李浩淼抱著魏若纏綿一通後對她道:“明兒個你讓人送幾千兩銀子去陶府給你四妹夫做儀程吧。”

魏若還不知道白日裡陶翔和李浩淼說的話,聞言便問陶翔要去哪裡。

李浩淼就將陶翔過來說的陛下對駙馬候選人不滿意,禮部的大人們決定去各地看一看的事情告訴了魏若。

魏若和啟和帝的看法一樣,覺得寧願多看看也不能委屈了幼妹,聞言自是十分的願意。

第二日一早她就讓薑嬤嬤親自去了陶府,她自己則帶著孩子們進宮。

魏四娘昨日晚間才聽自家夫婿說他下半年要出京為公主選婿。

魏四娘知道後原本有些發愁,雖說禮部會報銷陶翔出京的費用,可畢竟報銷的額度有限,她總得給陶翔拿些銀子傍身。

可陶翔最小的妹妹過段時間就要嫁人了,陶翔曾說過前麵的妹妹的嫁妝是怎麼置辦的,這個妹妹就也要跟她們一樣。

這樣一來,魏四娘的手上就有些緊了。

陶母知道後便說要把她陪嫁的一個首飾當了救救急,她剛把魏四娘喊過來,就聽薑嬤嬤來了。

陶母知道薑嬤嬤是魏若身邊的管事嬤嬤自然不敢耽誤,忙令魏四娘過去接待。

待到魏四娘拿了薑嬤嬤送來的銀票過來後,陶母更是覺得感激。

她家中銀錢確實有些吃緊,倒也不跟安國公府推脫,隻等兒子回來拉著他叮囑他一定要把這門差事給辦好了。

陶翔也覺得感激,連連應了。

陶母又想起安國公府的老太君很喜歡吃她上次做的糯米糕,又親自下廚做了糯米糕讓人送到安國公府去。

魏若進宮後也同貴妃說了禮部大臣們準備派人去各地找尋駙馬的事情,也說了李浩淼和陶翔商議讓陶翔親自跟過去的事情。

貴妃聞言就阿彌陀佛了一聲道:“有個咱們自己的人跟著,我這心裡也放心一些。”

魏若就笑道:“我聽公爺說陶翔這人十分的通人情世故看人也很準,有他跟著想必不會有人敢糊弄咱們。”

貴妃聽了就更喜歡了,她聽魏若說魏四娘有個兒子正在念書便讓南嬤嬤到庫房裡找了一套文房四寶托魏若送給他。

魏若笑著應了,又同貴妃說了儀苑郡主要送孩子們小馬駒的事情。

貴妃聞言就笑了起來道:“那也是她的一番心意,你就收下吧。”

“什麼小馬駒?”平寧公主剛從校場回來就聽魏若說什麼小馬駒的事情,便好奇的問道。

貴妃見她滿頭是汗,便吩咐宮人們拿毛巾過來給她擦汗。

魏若便把儀苑郡主有隻大宛馬快要生產,儀苑郡主打算將小馬駒送給潤姐兒和橙姐兒的事告訴了平寧公主。

平寧公主聞言就笑著對貴妃道:“母妃,你快替我想一想我有什麼稀罕東西要送給潤姐兒和橙姐兒的,再這麼下去,隻怕在她們心裡儀苑比我還要重要了。”

貴妃聞言就笑道:“你是她們的親姨母,她們必然是更親你的。”

平寧公主又笑著和貴妃說了兩句話後便問孩子們在哪裡。

貴妃就道:“她們在後院和你弟弟一起曬太陽呢。”

五皇子現在十分喜歡出去,貴妃覺得小孩子多出去曬曬太陽對身體好倒也不拘著他。

魏若帶著孩子們過來的時候,正逢奶嬤嬤要抱著五皇子去後院曬太陽。

潤姐兒和橙姐兒對比她們小的五皇子很感興趣,見了之後便也要跟著過去。

貴妃也不攔她們,隻吩咐宮人們照顧好她們。

恒哥兒和毅哥兒則去了校場,他們這幾天一直在莊子上,啟和帝昨兒個就傳話來說今日下午要考一考他們。

他們自然不敢懈怠,和貴妃說了兩句話後便要去校場練習。

平寧公主聽說後便去了後院看兩個外甥女。

魏若則繼續和貴妃一起說些閒話。

她為了等恒哥兒他們一起回來,在宮中帶了一天。

回府後便又帶著孩子們去了老太君那裡。

老太君等人正在吃糯米糕,看到魏若和孩子們進來便道:“他們四姨讓人送了些糯米糕過來,你們當時沒回來,我就替你做主送了些新鮮的菱角過去。”

老太君說的菱角是她們在邊南的莊子送來的。

魏若聞言便笑道:“那敢情好,我四姐最喜歡吃菱角了。”

老太君見自己送禮送到點子上了十分的高興,招呼丫鬟們替孩子們洗手吃糯米糕。

魏若見這裡有老太君和老夫人看著她們便去隔間和秋雲說話。

“還有一段時間才宵禁,你派個人去陶府把這套文房四寶送過去吧。”魏若對秋雲道。

秋雲笑著應了,同魏若說起景王府的消息。

“景王府的嬤嬤過來回說明日兩位郡主會親自過來接姑娘們。”秋雲笑著道。

魏若聽了便讓秋雲去廚下吩咐一聲,讓他們明日裡做些拿手的菜出來招待郡主們。

秋雲笑著應了,她剛要出去,魏若像是想起來什麼似的喊住了秋雲道:“剛剛娘娘賞了我們兩簍子螃蟹,你讓廚下今晚蒸一簍子給大家嘗嘗,另外一簍子留到明天給郡主們嘗嘗吧。”

秋雲連忙應了,自是出去吩咐廚下不提。

她走後,魏若坐在那裡想了想覺得今日好像沒有什麼事情要處理了便帶著蘭兒去了正堂。

走在廊下的時候,蘭兒見魏若沒問起她箱籠的事情便悄聲道:“夫人,姑娘們的箱籠今日已經收拾好了,您看您晚上還要再看一看嗎?”

魏若這才想起來箱籠的事情,她就笑道:“多虧你提醒我,你看姑娘們慣常用的都帶了嗎?”

蘭兒便說都囑咐奶娘帶上了。

魏若見快到正堂了就對蘭兒道:“待會兒回去彆忘了提醒我看看姑娘們的箱籠。”

蘭兒忙應了。

能在這個季節吃到新鮮的螃蟹讓國公府眾人極為的高興,就連老太君都忍不住多吃了幾口。

老夫人擔心她年紀大了吃多了肚子疼,便不令李嬤嬤再給她剝蟹肉了,她還對老太君道:“兒媳已經讓廚下留了十幾隻螃蟹預備著之後給您吃,娘今晚還是少吃一點吧。”

魏若等人見狀也跟著勸。

老太君見晚輩們擔心隻好收回手。

老夫人又吩咐丫鬟們去取玫瑰花蕊熏的綠豆麵兒過來給老太君洗手。

丫鬟們也把老太君桌子上的薑醋碟子撤掉了。

老太君看著頗有些不舍的模樣。

李浩淼若有所思的看了老太君一眼,回來後就對魏若道:“祖母真的年紀大了,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她飲食很是節製。”

魏若就笑道:“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我瞧著娘這兩年吃東西也越發的甜軟了。”

李浩淼聞言忽然傷感了起來。

魏若見狀忙道:“怎麼了?”

李浩淼搖了搖頭道:“沒什麼,我就是覺得她們老了,心裡有些難受。”

魏若聞言沉默了一瞬間。

被李浩淼這麼一說她忽然想起了貴妃,再由貴妃想起了外祖母秦老夫人。

李浩淼見她的表情也跟著難受了起來便道:“都是我不好倒惹得你難受了起來。”

魏若聞言先是搖了搖頭然後又點了點頭。

李浩淼見狀便抱著她柔聲道:“這是怎麼了?”

魏若想了想便把外祖母秦老夫人的事情告訴了李浩淼。

李浩淼其實隱約聽過秦老夫人的事情,他也知道這幾年魏若一直在念著秦老夫人。

“你看這樣行不行?等這段時間京裡的事情忙完了,我帶著你去徽南看一看。”李浩淼想了想對魏若道。

“真的可以嗎?”魏若聞言又驚又喜的道。

倒也不怪她驚喜,她畢竟是安國公府的主母,若是走個幾天倒也還好,可要是走上一兩個月就有些不好了。

李浩淼聞言就道:“祖母和娘一向慈愛,她們知道秦老夫人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在徽南,又知道你是為了去看秦老夫人,肯定會讓你過去的。”

魏若聞言就道:“那家裡的家務怎麼辦呢?”

李浩淼想了想道:“你把薑嬤嬤留下,再托四弟妹時常進府照看一下,又有五弟妹、寒姐兒和清姐兒在,想必也儘夠了的。”

魏若越聽越覺得心動。

李浩淼憐惜魏若管家辛苦,又見她這段時間一直為了姑娘們的事情忙前忙後的便更想帶她去徽南看一看秦老夫人了。

當然能把秦老夫人接進京就更好了,也省得魏若成天掛念她。

李浩淼就對魏若道:“咱們這次過去正好也把幾個孩子都帶過去,一則能讓她們看看外麵的風景長長見識,二則也是想讓秦老夫人看一看孩子們,她既然托人帶了針線過來,想必是掛念著孩子們的。說不得見了孩子們一高興,就跟著咱們一起回京了。”

魏若以前隻想著秦老夫人不願回京,倒沒想過可以用孩子們把她哄回京。

說起來她老人家離開京城也十多年了,就算當初年輕時性子再剛烈,可人老了哪能不掛念孩子,要不然她也不會托人帶了針線過來。

魏若聞言便自責道:“說起來也是我沒想到,早知道應該早帶著孩子們過去的。”

李浩淼聞言就道:“之前的事就不要提了,你要是願意,我明日就同祖母和娘說。”

魏若連連答應了。

李浩淼抱著她壞笑道:“那你怎麼獎勵我?”

魏若眼神嫵媚的看著他道:“公爺想要什麼獎勵?”

如此夜裡又是一番激烈的纏綿。

魏若第二天早上起來覺得自己腿都要斷了。

下次再也不答應李浩淼嘗試什麼新的姿勢了。

她一遍腹誹一邊吃飯梳妝。

李浩淼今日早起打完拳後就去了老夫人那裡。

老夫人年紀大了以後一向起的早,李浩淼來時她已經在院子裡散完步預備去吃早膳了。

李浩淼見狀就道:“兒子正巧也沒吃早膳,就在娘這裡用了吧。”

老夫人笑道:“我這裡的飯要甜軟些,你彆吃不慣就是了。”

李浩淼便笑著說不會。

老夫人雖嘴上這麼說,但還是吩咐王嬤嬤去廚房要了幾碟子鹹口的點心過來給兒子吃。

兩人一同吃完早膳後,李浩淼便說明來意。

老夫人是知道秦老夫人的事的,並且因為此事她對秦老夫人的印象其實很好,覺得她不幕權貴。

在聽李浩淼說完魏若想念外祖母後,老夫人就歎道:“說起來那位老夫人也是六十餘歲的人了,這人老了哪能不掛念孩子,你說的是,她就隻有貴妃一個孩子。貴妃雖有三個孩子,可平寧公主和五皇子年齡還小,也確實應該你們做外孫女和外孫女婿的過去看看。”

李浩淼見母親答應便又說了想把孩子們都帶過去的事情。

老夫人聽到他要把孩子們都帶過去本有些猶豫擔心孩子們特彆是兩個女孩路上會出什麼差池,但她想到秦老夫人年事已高,又想到魏若素日裡待她們的孝心便點頭答應了。

“在路上的時候不要太趕,萬事以孩子的身體為重。”老夫人叮囑李浩淼。

李浩淼見母親肯讓兩個女兒也跟著過去便鬆了口氣,他笑著答應了還同老夫人道:“那祖母那邊就要請娘過去說一下了。”

老夫人就笑道:“你放心,你祖母現在年紀大了心腸也變軟了,她體恤秦老夫人年事已高,肯定不會不同意的。”

李浩淼其實也是知道祖母和母親的性子,這才敢在魏若麵前打包票,聽老夫人說完自是更加的高興。

老夫人見兒子這麼高興倒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她人老成精,自然知道兒子為什麼會那麼高興,但她更樂得見兒子和兒媳感情好。

因此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沒看到兒子那難得傻傻的樣子。

她送走李浩淼後便去了老太君那裡。

老太君自然也是同意的,她還對老夫人道:“這次要是能把秦老夫人接過來,若若在宮外也有個人走動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