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1 / 2)

國公夫人日常 嘻嘻99 20760 字 11個月前

在莊子上的安國公府眾人,聽說因為查辦貪官汙吏一事,京城內的局勢越發複雜動亂後,便越發關緊了門戶生活。

李浩淼兄弟也不再出去跑馬了,而是每日隻待在莊子裡陪老太君及其他家人們。

他們擔心外麵的局勢會讓家裡的女眷們擔憂,也並不告訴女眷們發生了什麼,隻李浩淼有時會告訴魏若一些外麵的三言兩語。

如此約莫過了一個月的功夫,此時已經差不多是八月底了,李浩淼過來告訴魏若,說他們可以準備準備回京了。

魏若一邊給李浩淼倒了一杯蓮心茶喝,一邊問他:“公爺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候回去?”

李浩淼沒有回答她的話,而是喝了一口蓮心茶,在察覺到有點苦後,他沒忍住癟了癟嘴。

魏若見狀就笑道:“這蓮心是有些苦,不過公爺最近心火有些旺,還是要多喝些才是。”

李浩淼隻好喝下了一整杯的蓮心茶。

魏若則在他喝完後,素手撚起一個葡萄喂到了李浩淼口中。

李浩淼順口含了含她的手指。

魏若先是唬了一跳,後又想起這裡沒人方才覺得放心了一些。

李浩淼順勢把她抱在懷裡,一點點的親吻她的臉頰,鼻子和額頭。

兩人嬉戲了一會兒後,李浩淼才放開魏若,對她道:“此時回去,一是因為京城內諸事已到了尾聲,我們縱使這個時候回去也無甚大礙。二則是因為快要到九月了,接下來又有中秋等諸節日,我們再不回去也有些不像了。三則是因為清姐兒轉過今年就要十五歲了,祖母和娘是想留她到十六歲的,可有些事也該要回去準備了,但此事你也不用太過費心,我自會交予管事辦理。不過,我們還是要回去盯著的。”

魏若聽李浩淼說完此話,也覺得他說的有理。

她雖不舍莊上清淨,但到底安國公府家大業大,每日裡的事情少說也有二三十樁。

那些小事自有管事們處理了,自也不用她管,但清姐兒是安國公府的嫡長女,況且老太君和老夫人憐惜她父親早喪,擔心外人會因此看不起她。

她們是早就商議好了,要大辦清姐兒的婚事的。

還有就是二姑母那裡的冰姐兒也要說親事了,不過她的親事倒不用魏若太操心了。

之前二姑母之所以拜托魏若,讓她幫寒姐兒尋門親事,是因為她孀居在家,不好出門做客。

可到冰姐兒這裡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寒姐兒已經嫁人生女了,她婆婆又喜歡她,但凡出門做客都會帶著她。

老太君就對魏若說,冰姐兒的婚事就由寒姐兒在外相看,如遇到那需要撐場麵的人家,再由魏若這個安國公夫人出麵。

老太君這個安排,既合情又合理,魏若自然含笑應了。

寒姐兒和冰姐兒這兩位姑娘的事情再一落定後,至少五六年內,老太君和魏若等人就不用再操心下麵姑娘們的婚事了。

下麵潤姐兒和橙姐兒這些小一些的姑娘,還得且等幾年呢。

當然這也僅限於公府內,對於魏若來說,她還要幫貴妃給幼妹平寧公主的婚事把關。

說到幼妹的婚事,魏若就覺得她們還是早一些回京城比較好。

之前幼妹在那些駙馬候選人的人選裡相中了那個叫楊世成的男子,但啟和帝、貴妃乃至於魏若自己都覺得唐元郎是個更合適的成婚對象。

不過顧忌著平寧公主年幼,啟和帝和貴妃她們都擔心若是一直否定平寧公主的選擇,反而會讓她心生判意,到最後越發的要和那楊世成的選擇了。

因此他們也不說那楊世成不好,也不說那唐元郎有多好,而是對平寧公主說讓她多看幾個人再做決定,反正她年齡還小也不急著成婚。

魏若也對平寧公主說讓她不要著急成婚,現在五皇子尚且年幼,她若是能在宮中多待幾日,貴妃也能心安些。

平寧公主原本還出於少女心性,想要多見一見那楊世成,她甚至還幻想過和楊世成成婚後的情景。

可聽魏若說了五皇子年幼,她在貴妃也能心安這樣的話後,平寧公主也覺得她若是能在宮中多待兩年,也能替貴妃分擔些煩惱。

特彆是在想到宮裡一直盯著景和宮的那些妃嬪後,平寧公主更覺得自己現在不適宜成婚了。

啟和帝和貴妃見她稍微回轉了一些心意,便又讓她做些彆的事情轉移她的注意力。

平寧公主又深在深宮,看不到那楊世成。

如此過了一段時間,她就不再提他了。

但魏若前兩日卻聽李浩淼說,那楊世成雖見宮中傳見過他們一次後沒了動靜,可他似還是對駙馬之位有些想頭。

啟和帝日前見平寧公主已經不再念叨楊世成了,就派了內侍過去驛站暗示他可以回祖籍了。

楊世成卻說自己家中姑母嫁到了京城。

他姑母已是多年不見娘家人了,希望他能去她府上住一段時間。

內侍回來後和啟和帝說了楊世成的話。

啟和帝在很多時候對下都是慈和的,他總不好強趕著楊世成離開京城。

若他真的這麼做了,一來會損害他在百姓心中的名聲,二來他也擔心平寧公主會因此起疑。

因此楊世成離京這事就先這麼過去了。

不過楊世成自住到了他姑母府上後也沒閒著,不僅到處結交那些王孫貴族,還想方設法的打探安國公府的消息。

他如此作為,不止啟和帝和貴妃,就連魏若知道後都看明白了他的心意。

啟和帝、貴妃和魏若想著隻要平寧公主不出宮門,那他縱使使儘手段也枉然,因此便也不管他。

不過魏若還是覺得她確實應該回京了。

這三個女孩子的婚事哪一個其實都是耽擱不得的。

於是,在九月初一這日,安國公府等一乾人等總算是回京了。

回京之後,她們才知道啟和帝對貪官汙吏的查處比她們想象中的還要嚴。

不止京城內的泰半官吏都被革職查辦了,就連地方上的那些大員也被波及了。

遠的不說,二老夫人的娘家侄兒們也被查辦了。

魏若聽知道她們回來,特意趕來請安的三夫人說,二老夫人原本想讓三爺過去求一求李浩淼的。

可二老爺和三爺擔心牽連到李浩淼,執意不肯。

二老爺還說,二老夫人若是再折騰,那他就把她休回娘家。

二老夫人奈何不了二老爺,又見三爺也堅決不肯幫她,十分的生氣。

這段時間,成日就在家罵三爺,說他隻顧父族,不顧母族。

又因為她娘家在京城的宅子被抄沒了,她說她娘家女眷回京沒個住處,就要把那些人接到二老爺府上居住。

二老爺就說她們都是犯官內眷,不好在他們府上待著,就說幫二老夫人的娘家人在京郊買一處院子住著。

二老夫人卻說京郊住著不方便,讓在京中給他們置一處房院。

“現在婆母每日都在家中和父親鬨,父親若是不理她,她就把三爺叫過去讓三爺去辦這件事。我們三爺夾在父親和婆母之間十分的為難,就盼著祖母她老人家能早些回來了。”三夫人臉色憔悴的對魏若道。

魏若見她雖懷著身孕,卻麵色蒼白的,就寬慰她道:“二嬸嬸的事情自有二叔父和三弟他們操心,你現在還懷著身孕,就算不為了自己,但為著孩子,也要保重自己才是呀。”

三夫人自能聽出魏若對她說的這些話都是發自真心的。

思及此,三夫人的眼眶霎時就紅了。

她平複了一下情緒後方才展顏道:“二嫂放心,我也不是十幾歲的小姑娘了,自是不會因為這些事想不開。”

她話雖這麼說,但魏若想到二老夫人那攪風攪雨的性子,還是有些不放心,也擔心老太君在看到三夫人的麵色後會生氣。

魏若略有些憂心的隨著三夫人一起去了老君堂。

老太君她們是前日回來的,她們回來後先修整了一日,三夫人和三老夫人以及六夫人等人才上門幫訪。

三夫人今日想和魏若說一說家內近期發生的事情,方才先來了魏若這裡。

老太君這些日子雖身在京郊,但對二老爺府裡發生的事情卻是了如指掌的。

但她那段時間身子不好,對外事頗有種灰心的態度,又見二老爺和三爺在二老夫人娘家人的事情上並不糊塗,因此便也沒有太過過問。

哪想到三夫人竟憔悴如斯。

老太君對如魏若和三夫人這一輩的孫媳們一向是疼愛有加的,看到三夫人如此,她就懊悔自己不該忽略了三夫人。

她有心想要寬慰三夫人幾句,卻見三老夫人和六夫人前後腳走了進來。

老太君隻好暫時住了嘴。

六夫人雖月份比三夫人要大,但她麵色紅潤,容光煥發,整個人的狀態看起來比三夫人好上不少。

兩人站在一起時,就顯得三夫人越發的憔悴了。

三老夫人和隨後進來的老夫人看到這樣的三夫人都嚇了一跳。

這其中三老夫人因為和二老爺府上離得近,就有些擔心老太君覺得她隻顧著自己的家事,不知道友愛侄媳。

可那段時間,京內人心惶惶,三老夫人家也得了老太君和李浩淼的囑咐,讓她們等閒不要出門,隻管閉緊了門戶過日子。

因此二老爺府上和三老爺府上這段時間也沒有怎麼來往。

哪想到二老夫人竟在家中作妖,還連累到三夫人因為擔心夫婿心傷。

三老夫人連忙走到老夫人身邊,和她一同關切三夫人的身子。

魏若坐下下首,見老太君正若有所思的坐在那裡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便知道對於二老爺的家事,老人家應當是有想法了。

不過這些都是長輩們的事了,魏若也不好多過問。

隻是過了幾天,就聽二老爺那邊傳來消息,說二老夫人見老太君回來就老實了,也不再和二老爺鬨著一定要在京中給她娘家人買宅子了。

二老爺就在京郊為二老夫人的娘家人置辦了處院子,隻等著二老夫人的娘家人上京了。

對於二老爺如此處置結果,無論是國公府內的人,還是那些京城內的外人,知道之後都對他的做法挑不出什麼錯處。

畢竟二老夫人的娘家人也是二老爺的姻親。

如今一昔沒了生計,二老爺若是完全不管也不符合時下人情,可他卻也不能管的太多,畢竟二老夫人的娘家人是因為貪汙才被抄沒家產的。

而啟和帝此時又正在氣頭上,二老爺要是真的按照二老夫人的說法,給她娘家人在京內買了宅子,還好吃好喝的供著她們,隻怕啟和帝知道後也會覺得二老爺仗著安國公府的勢力,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二老夫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縱使礙於老太君的威嚴,對此事不敢再過多說些什麼,可她到底對老太君生了怨。

老太君哪裡不明白她的心思,但她老人家也不想再向年輕時那樣想著隻要自己好好的教導一下二老夫人,她必會改好的。

經過這麼些年的相處,老太君明白對於二老夫人最好的處置辦法就是小事上不和她計較,大事上壓著她。

這麼些年倒也沒出什麼大紕漏。

而最讓老太君欣慰的則是三爺、四爺和八爺幾個二老夫人親生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他們雖也知道孝順母親,可並不愚孝,對於事情的是非曲折,心裡自有一杆秤。

不像現任晉國公,為了自己的母親,和從小帶大自己的祖母賭氣。

他母親到最後和他祖母矛盾日盛,婆媳兩人已是到了互不說話的地步了。

晉國公作為公府現在的掌門人,不說居中調和,反而和自己的母親一道,賭氣不和自己的祖母說話。

京城內眾人深恥晉國公及其母為人,所以自晉國公的祖母去後,京城內其他世家,包括晉國公府的泰半姻親都不再和他們家來往了。

晉國公府也漸漸沒落了。

依著老太君的判斷,等現任晉國公去後,他家中的爵位應當也會被皇家收回了。

想到這裡,老太君就覺得既然自己的孫子們品行端正,那她就更不要和他們的母親一般見識了。

老人家見到了半下午天氣正好,又打聽到潤姐兒和橙姐兒正在農心軒玩耍,便樂嗬嗬的去了農心軒,找子孫們玩去了。

魏若回來後稍事休息了一下,又接待過三夫人等人後方才帶著孩子們入宮去探望貴妃。

貴妃已多日不見女兒和外孫外孫女們,看到她們,自然十分的喜歡。

她又是吩咐宮人們上點心,又是讓宮人們照看好非要出去玩的五皇子和晏哥兒,一副雖然很忙但是卻很歡喜的模樣。

魏若見狀便道:“娘不要管他們,坐下了休息吧。”

貴妃還沒說話,南嬤嬤就已經笑著對魏若道:“夫人就讓娘娘忙一忙吧,她能看到夫人和少爺姑娘們,縱是再忙心裡也是喜歡的。”

魏若見貴妃果然一副滿眼喜悅的模樣,倒也沒再阻攔她了。

然後她就看了一眼平寧公主,就見她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魏若一看就知道她這是有了什麼心事?

難道是為了那個楊世成的事情嗎?

這麼一想,魏若的心裡就咯噔了一下。

但她看了一眼正因為看到孩子們而感到高興的母親,決定等之後再找時間問幼妹。

況且她這次進宮也還有彆的事情。

等貴妃和孩子們親熱夠了,打發平寧公主帶孩子們出去玩之後。

魏若才問貴妃:“樂太妃在宮裡又被人為難嗎?”

雖則魏若說的是有人,可貴妃知道她說的那個人就是太後。

她也不直接點出太後的名號,而是和魏若一樣用有人指代。

“初始的時候,確實有人想找她麻煩,不過樂太妃一直避居宮中,且到了後來,有些人的親戚也出了些事,她就再也顧不上為難樂太妃了。”貴妃悄聲對魏若道。

魏若自是知道,此次懲治貪官汙吏一案,太後的娘家姐妹也卷入了其中。

聽到貴妃這麼說後,她就道:“那就好,我們倒也不擔心仁安長公主和陳大人,就擔心樂太妃會受委屈。”

“你放心。”貴妃聞言笑道:“她老人家隻是不出門罷了,其餘的倒也還好。倒是陳大人呢,日後的前程會怎樣呢?”

說到這裡,貴妃的眼中閃過了一絲擔憂。

李浩淼知道魏若這次進宮,貴妃必會問她陳顯之的事情,因此他已經將此事原原本本的告訴了魏若,以便魏若能夠原原本本的應答。

“公爺已經和陳大人通過信了,陳大人說他此次雖被不少人埋冤,可為大周朝鏟除了那麼多貪官汙吏,也算是沒白做官。他說自己在康北待了許多年,這麼些年也沒能好生侍奉嶽母,在家約束家人。因此他打算辭了康北的官職,再去康北把康平母子接回來。”魏若對貴妃道。

貴妃聞言先是沉默了片刻,隨後就可惜似的道:“陛下原還說陳大人在康北做的不錯,打算再讓他在那裡多做兩年。哪想到竟出了這樣的事情。”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魏若就對貴妃道:“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那咱們就隻好想想接下來要怎麼辦了。”

“你說的也是。”貴妃聞言點頭道:“陳大人現在在風口浪尖上,若是繼續回康北做官的話,說不得會被人暗地算計。他還不如趁機退下,等風頭過了,再謀起複之事。”

貴妃的想法和李浩淼以及陳顯之的想法基本一致。

就連仁安長公主聽了陳顯之的打算都對他道:“像咱們這樣的人家,也不在乎多做幾年官,少做幾年官的。唯求子孫平安罷了。你前些年都在外做官,也沒空陪孩子們。正好趁著在家修養的功夫,好好教養幾個外孫,這才是家族綿延之根本。”

陳顯之原就覺得他前些年在外做官,對男孩們的教養就有些疏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