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 102 章(1 / 2)

國公夫人日常 嘻嘻99 19887 字 11個月前

第102章

自打進了六月,老太君就會時不時的把二老夫人和三老夫人一起叫過來問一問八爺和九爺的婚事。

一開始老太君還打算親自過問八爺的婚事,但她到底年老了,不好總出門,最後便議定由二老夫人出門走動相看,最後再由老太君來把關。

二老夫人看了幾戶人家都覺得不滿意。

有那門第高的,她嫌人家姑娘性子驕縱了些。

那門第不高,性格好的姑娘,她又嫌人家父兄名聲不顯。

那等門第不錯,長的也好,性格也好的姑娘,她又嫌人家妝匣太薄。

起初,還有不少人看在安國公府的麵子上願意給八爺說媒,但二老夫人挑剔的名聲傳出去後,過來給八爺說媒的人就說了許多。

倒是九爺的婚事進展很順利,三老夫人最終看中的是四姑母的夫婿,四姑丈的外甥女—由姐兒。

由姐兒的母親胡氏是四姑丈的親妹妹,她嫁到京城靳家後生了一子一女。

後來由於她夫婿變心,胡氏便和他和離,帶著兒女回到了娘家居住。

她和她的孩子性情都較為溫順,因此倒和四姑母相處的不錯。

此次三老夫人想為九爺相看婚事,無論是她還是四姑母都沒想道要把由姐兒說給九爺的。

是三老爺去胡家做客時,在前院看到了由姐兒的弟弟峰哥兒。

他覺得峰哥兒的學問很好,在前院和他聊了兩句後,聽他說起他還有個姐姐。

三老爺就動了要和他家結親的心思。

他回來時就和三老夫人說了一下此事。

三老夫人是知道胡氏的情況的,她初聽時就有些不願意,說胡氏是和離過的女子。

三老爺自幼跟在老太君身邊長大,對這些婦人間的刻板觀念向來是嗤之以鼻的。

他就說三老夫人:“和離的人家裡也有好人,不和離的人家裡也有壞人。你怎麼也以異樣的眼光去看待彆人了。”

三老夫人見他曲解她的意思,忙解釋道:“倒也不是說我帶著偏心看人。隻是大家總說這樣和離過的人家出來的孩子都有些古怪,我擔心的是這姑娘的性子不好。”

三老爺想了想道:“我瞧著峰哥兒那個孩子性情聰穎,說話行事都很不錯。將來必有一番成就。我們還在時,咱們還能依附著公府過活,可一旦我們走了,老六和老九他們和公府的關係就又遠了一層了。咱們總得為他們找個依仗才行。”

“可就算找依仗也不用找個十幾歲的孩子吧。”三老夫人遲疑的問道。

三老爺聞言就對她道:“你懂什麼。咱們現在還年輕力壯的,估摸著還能再撐個二十多年,等到了那個時候峰哥兒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咱們的孫子也是正需要幫助的時候。那時不就指望上他了嗎?”

三老夫人聽到三老爺如此說,果然有些動搖。

三老爺繼續道:“我也想了一下,你看的那些人家雖好,可是他們到底有自己的家族,到時絕不會全心來幫咱們的孫子。可峰哥兒就不一樣了,她母親已經和父親和離,他父族的人又不甚管他,全賴四妹妹的公公和我們四妹夫一心扶持,他和他母親方才能有安生日子過。將來他不必會偏心父族。這是其一。其二則是,我們和四妹妹本就是姻親,若是說了四妹夫的外甥女,那就是親上加親了。兩家定了親事後,我們就能名正言順的幫助峰哥兒了,這樣自小的恩情最是讓人銘記。等峰哥兒長大後,想起咱們對他們恩情,自也會全心全意的幫助咱們的孫子。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

三老爺越說越覺得這門親事很好。

三老夫人也被他說動了心腸。

她琢磨了一下,覺得三老爺說的很有道理。

三老爺想給老九說的這門親事,雖然名聲不顯,但卻很是實惠。

他們公府的門第已經極高了,就算從他們這樣的世家貴族中再說一個旁枝所出的女兒,也不過是旁枝與旁枝之間的聯姻罷了。

那些旁支也多是依附著嫡脈過日子的人,正經有本事的人沒幾個。

將來說不得還要讓她們老九去為嶽丈家奔走。

可要是說了由姐兒就不一樣了,峰哥兒現在雖然看著不顯,可等他取中進士後做官了,所能帶給老九的好處,可比那些旁支多多了。

三老爺和三老夫人私下嘀咕了半天,覺得這門親事著實不錯。

第二日,三老夫人就來找老太君說了此事。

老太君聽說她想聘四姑丈的外甥女為媳後先是愣了一下。隨後她稍一思考就明白了三老爺夫婦想為九爺說這門親事的用意。

“你們很好。”老太君眼含欣慰的對三老夫人道:“老六和老九他們由你和你夫婿看著,我也能放心了。”

“這些都是老爺的主意,我也不過是照做罷了。”三老夫人聞言忙道。

老太君聞言就笑道:“你也不用過於自謙了,你能聽進去你們老爺的話,更是難得。”

三老夫人見連老太君如此有謀略的人都覺得她這門婚事好,自是更加的心安。

她得了老太君的準話後,就請了媒人去四姑母那裡提親。

四姑母和胡氏聽媒人說三老夫人要為九爺聘由姐兒為媳後,差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等媒人走後,胡氏才問四姑母:“嫂嫂,我沒有聽錯吧。李家三嫂嫂要聘我們家由姐兒為媳。”

胡氏一向是跟著四姑母一起叫三老夫人為三嫂嫂的。

四姑母此時已經反應過來了,她高興的對胡氏道:“是呀,這可是件大喜事。不過剛剛我覺得咱們女方還是要矜持一下,所以沒有立刻給媒人答複,而是說等商量過家裡老爺後再給答複。你說我們大概要什麼時候去找三嫂比較好?”

四姑母已經在想她們要什麼時候同三老夫人回話了。

可胡氏還覺得有些不可置信,她沒有回答四姑母的話,而是繼續對四姑母道:“那可是公府呀,我們家出身這麼普通,哪裡配得上讓公府過來求親了?可彆是媒人弄錯了吧?”

四姑母聞言就笑道:“自古以來都是高門嫁女,低門娶婦。我三哥三嫂既派了人來提親,定是看中了外甥女的模樣品性。她們都不覺得你們家門第普通,妹妹又何苦妄自菲薄呢?”

聽自家嫂嫂如此說,胡氏就道:“我就是擔心我們家門第配不上公府門第。兩家門不當戶不對的,倒是讓孩子受委屈。”

四姑母聞言就笑道:“旁的人我不知道,但我三哥三嫂的性情我是了解的。他們都是那性情和善,最是憐貧惜弱的人,必是不會委屈外甥女的。”

胡氏原有許多的擔心,但被四姑母這麼一勸,再一細想,竟覺得這是門極好的親事。

既兩家都有心思結親,那九爺和靳氏由姐兒的婚事很快就定下來了。

由姐兒和公府少爺訂親的消息傳到她父家後,自是惹得那一乾人等心生不滿。

由姐兒的大伯母靳大夫人自聽到婚訊後,心裡就有些不自在。

晚間臨睡時,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覺。

要問靳大夫人對於她前二弟妹胡氏及其孩子們是什麼感覺,同情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還是漠然。

特彆是眼見著胡氏的兒子比她兒子讀書要好,女兒也比她的女兒要更美麗的時候,她其實是有些嫉妒的。

所以當溫氏出現後,靳大夫人其實是有些樂於她去破壞胡氏的家庭的。

所以她明知靳二爺在外麵養了外室,也明知溫氏在外懷了孩子,她還是幫著大家一起瞞著胡氏。

直到靳老爺子過世,靳二爺再也沒了顧忌,胡氏才發現靳二爺在外麵做下的那些醜事。

初始的時候胡氏是想過挽回靳二爺的,所以她任由女兒由姐兒去找了靳大夫人,希望靳大大爺夫婦作為哥嫂能夠勸一勸靳二爺。

但靳大夫人怎麼肯應承,由姐兒對著她哭的時候,她在那惺惺作態道:“我們之前完全不知道這回事,等到知道的時候,那溫氏連孩子都生了。我和你大伯也不是沒勸過你父親的,可你父親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向來聽不進去彆人勸啊。”

由姐兒當時年紀小,沒看懂靳大夫人眼中的幸災樂禍,她見靳大夫人不願去管自家的閒事隻好失望的走了。

胡氏聽女兒說完靳大夫人的話後,就知道發現靳家壓根沒有人願意幫她們。

她隻好接受靳二爺的條件同他和離,但她也同靳二爺要了一座宅子,並且要求他把她的嫁妝都還給她。

靳二爺在這一點上倒沒有和胡氏很糾結,他很想打發走胡氏同溫氏雙宿雙飛,便非常爽快的同意了胡氏的要求。

胡氏又說要把兒女帶回娘家照看,這次靳二爺有些猶豫,但溫氏卻巴不得胡氏能把前頭兩個孩子帶走以免她們留在自己身邊礙眼,便催著靳二爺答應了胡氏。

胡氏得了宅子又把兒女帶回來了,果然便不再和她鬨了。

她把兒女們帶回娘家後便待在家裡萬事不理,隻一心教養兒女們。

她兒子峰哥兒很是爭氣,讀書很是刻苦,不過十一歲就考中的秀才。

彼時胡老爺子還未去世,見外孫十一歲就中了秀才十分的高興,親自去了正陽學院,找了正陽學院的何院長。

這位何院長在正陽書院十分的有名,他收學生不看家世隻看資質,但凡他看中的學生,哪怕倒貼錢他也願意教。

經他手出來的學生,全都考上了進士。

何先生的名聲漸起,有些人甚至從楊南找來隻為投到何先生名下。

何先生卻也不是誰都見的,非得讓那些學生把文章先給他看一遍,他看了滿意才會再親自和這些學生麵談。

胡老爺子通過正陽書院的好友將外孫的文章遞到了何先生的書桌前。

何先生看完便說要看一看峰哥兒。

胡老爺子欣喜若狂,他和兒子一起親自送外孫去了何先生家。

何先生把峰哥兒叫進書房裡聊了一個時辰,出來便說要收峰哥兒為學生。

因為他的每一個學生都能中進士,所以他但凡收一個學生都會引得眾人側目。

峰哥兒的名字在士林間很快的流傳開來,他的身世也廣為人知。

靳家的事也漸漸被人扒了出來,然後大家都嘲笑起來靳老夫人和靳二爺等人。

原來靳二爺和胡氏和離後雖娶了溫氏,但溫氏生的兩個兒子都不成器,兩人如今都八九歲了連三字經都沒念完,溫氏隻顧寵溺兒子們,靳二爺每每要管時她總攔著不讓。

她的兩個兒子也越發的不愛讀書了。

至於靳大爺和靳大夫人的兒子就更彆提了,他們夫婦生了三個女兒後方得一個兒子,她兒子如今也二十餘歲了,但是做什麼都不成。

如靳家這樣的人家,如果下一代沒有子孫能讀出功名來,那麼等靳大爺辭官後,靳家就要從京城的社交圈消失了。

可靳家偏偏把會讀書的子孫趕跑了,留下的幾個都不會讀書。

京城中的人可不得嘲笑他們嗎?

而靳老夫人和靳大爺得知峰哥兒做了何先生的學生後,自是十分的懊悔。

他們有想過把這個孫子/侄子再接回靳家的,但峰哥兒此時已經懂事,明白了靳家人是如何把他母親和他們姐弟掃地出門後,自是不肯再回去。

況他又有何先生護著,靳家人也拿他沒辦法,隻好由他去了。

此次過後,靳老夫人仍是覺得痛心,時不時的派人送些吃食穿用過去胡府。

她都一個老太太了四姑母和胡氏也不和她計較,便也接了。但她們也隻接靳老太太的東西,靳家其他人的東西則一概不接。

而如靳大爺和靳大夫人這等又遠一些的親眷,則是拉攏不成,反生怨恨。

他們雖說明麵上也做出了一幅關心峰哥兒的模樣,可從心裡來看,他們是巴不得峰哥兒倒黴的。

豈料不僅峰哥兒沒倒黴,就連他們原本以為婚事不太好尋的由姐兒都要嫁到公府去了。

靳家人聽了消息,自覺自己沒法從這樁婚事中得到好處,自是不得安枕。

靳大夫人第二日起床時,眼睛下方一片青黑。

她讓丫鬟拿脂粉給她遮一遮後,就帶著人去了靳老夫人那裡。

她過去的時候,靳老夫人正在跟溫氏發脾氣。

靳大夫人站在廊下沒有立刻進去,而是躲在了側廳。

想到靳老夫人這個婆婆,靳大夫人忍不住諷刺一笑。

胡氏是個嘴笨口拙又老實的性子,一向不得靳老夫人喜歡。

而溫氏卻既會討巧逗靳老夫人開心,又知道買東西打點靳家的人。

她初嫁進來時,靳老夫人不知道多喜歡她了。

眼看著峰哥兒越來越有出息,而溫氏生的兩個孩子又不爭氣後,靳老夫人對溫氏的態度就完全變了。

這幾年動輒都要出言諷刺她一番。

靳大夫人知道,靳老夫人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可再後悔又有什麼用了,當初峰哥兒還未滿一歲,她們母子就急匆匆的把胡氏母子趕出了家門。這麼些年也沒看顧過人家。

如今人家一朝得勢,就巴巴的想要湊過去,人家理你們才怪。

況且若說以前你們還可以借著是孩子們祖母和伯父的麵子去胡府鬨騰一下。

可人家現在有公府撐腰,你們敢去鬨才怪。

想到她夫婿靳大爺昨日又想上胡府去攀親,又擔心胡府的人直接把他趕出來時那猶猶豫豫的模樣。

靳大夫人忍不住在心內冷笑。

胡氏見女兒由姐兒和公府九爺的婚事落定後,靳家的人都沒過來鬨一鬨,頗覺疑惑。

她就問四姑母:“嫂嫂,他們府上的人怎麼沒來提把我們由姐兒接回去待嫁的事呀?”

“那他們要是來接由姐兒,你會同意嗎?”四姑母問胡氏。

她一說起這個,胡氏就恨得牙癢癢。

“肯定不會。”胡氏斬釘截鐵的道:“當初我們還未和離時,由姐兒去求她祖母和大伯母,想要讓她們去勸一勸她那不成器的父親。她們那些人是怎麼對她的,我可都記得清清楚楚的。”

“那不就得了。”四姑母聞言就道:“昔年峰哥兒拜入何先生門下後,他們不也來過一次。那時候咱們可是直接把他們給趕出去了的。他們估摸著是想著再來也是沒意思了吧。”

“話雖這麼說,可依照他們家那樣勢利的性子,就算明知會被我們趕走,應該也會過來占占便宜才是啊。”胡氏就道。

“那是以前你們還沒和公府結親。咱們這樣的人家和他們靳家都是差不多的人家,所以他們來鬨一鬨也無所謂。可公府豈是容他們放肆的地方,他們知道你們既和公府成了親家,那麼公府一定會庇護你們之後,自是不敢來鬨了。”四姑母笑著對胡氏道。

胡氏聞言沉默了片刻。

她之前隻是覺得女兒嫁到公府後,不用受苦了,所以才十分喜悅。

可直到今日,聽四姑母說完這些話後,她才明白女兒嫁到公府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那些以往欺負過她們的人,再也不敢隨意欺負她們了。

這麼一想,胡氏的眼眶忍不住紅了。

四姑母自也是知道她受了許多委屈的。

她看到胡氏這樣,忍不住多說了幾句:“公府的老太君是我的嫡母,她是個最為中正平和的性子,從不刻意為難人。外甥女嫁進去後隻要好生孝順婆母,安心相夫教子就行了。其餘的事情切莫摻和。”

“我明白的。”胡氏聞言忙道:“我會和由姐兒好好說說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