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製度的先進性(2 / 2)

“如果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不能讓工部尚書來判斷,而是要直接從吏部抽調人員調查、仲裁,這樣三位一體才能儘可能保證公正!”

“這樣的製度隻要堅持施行下去,獎懲到位、監督得力,情況肯定大大的改善!”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都聽楞了,原來這製度還能這麼製定?

在他們原本的想法當中,律法、製度那就是要嚴苛執行,靠駭人的處罰殺雞儆猴來樹立權威性。

可張諾這裡完全不一樣,這是從人性入手,我給你你想要的,但是你要想拿到你想要的,你就得按著我的路子走。

同時,還不能讓你走得太順,雙方得扶著走,官員沒有工匠的支持,連每年的考核都過不了,而工匠沒有官員的支持他們也得受罰,這樣就隻能互相扶持了。

甚至連出現了問題的仲裁問題都想好了,不用去大理寺,直接吏部來解決,吏部作為官員考核單位,顯然也是有這個經驗和資格的。

同時第三方的介入也保障了製度的公平性。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越是體會,就越是覺著這樣的製度簡直就是最適合的,隻要再回去完善一下獎懲細節,完全可以直接用了。

甚至這種法子改一改完全可以拿到其他部門來用,無非就是兩個層級在對抗中求發展嘛,直接給你綁到一起,隻能共同發展,你想不往前走不行。

這裡麵長孫無忌感觸最深,因為他就是吏部尚書啊,暫時還沒卸任呢,這種能彰顯吏部能力和權柄的事情,他自然是最樂意乾的。

到時候誰不給吏部麵子?

同時,這種主要適用於官員的管理辦法,他也在慢慢的回味,看能不能用到其他部門去,畢竟每年吏部都得對官員進行考核,總得有點考核內容吧。

地方主官還好,各種指標非常具體,錢糧啊、民意啊、賦稅啊、農業水利啊,各種東西都能直觀的體現出來。

可朝堂六部官員就不怎麼好考核了,都是聽上官的吩咐辦事,你怎麼給他具體考核?以前的辦法是上官直接給評價,但現在嘛,是不是可以考慮引入其他評價體係?

長孫無忌這會兒心裡跟著了火似的,恨不得立馬回到吏部開始著手製定今年的考核方案。

張諾要是知道他隨口說的建議其實是被皇帝和吏部尚書聽見了,他估計得想死,這東西,其實就是後世KPI考核裡麵最平常的幾個點而已。

這要是把後世的KPI製度全給你弄來,那幫子平日裡散漫慣了的官員們能被那些指標給活活折騰死。

要知道後世的員工考核體係最多的可是有幾十項的,不折騰死一批人都不算完!

不過,這會兒張諾可沒時間琢磨這個了,他事兒多著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