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的談話,看似隻是在院子裡的閒聊,但記錄在史書上,則是一次改變整個大唐曆史走向的重要談話。
李淵站在一旁看著這君臣二人,同時也是兄弟二人,就那麼如同平日裡一般隨意的聊著,可實際上談的卻是改變整個國家走向的大事,心裡感慨萬千。
張諾啊,張小子啊,你為何不能早幾年來大唐,你為何要眼睜睜的看著朕家裡兄弟相殺,手足相殘的慘劇發生,難道他李二真就是天命之子嘛。
可朕也是真刀真槍走到這一步的啊,朕不僅是皇帝,還是開創大唐帝國的開國皇帝啊,為何朕就不能有這樣的氣運?
李淵心裡滿是憤慨,卻又不知道往何處發泄,因為他知道,其實一切都已經成了定局。
想到這裡,李淵莫名的有些頹廢,屬於朕的時代,原來已經結束了啊!
張諾還在興致勃勃的說著將來施政的細節和一些政策所帶來的好處,李世民則結合現在所處時代的各種條件和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李淵看了看他們二人,深深地歎了口氣,一句話都沒說默默的離開了,隻是那原本挺直的腰杆,此時卻有點佝僂。
就在李世民這些人商量國事,打算在大唐掀起一場風起雲湧之時,秦瓊率軍已然抵達了幽州。
可到了幽州以後,秦瓊頭疼了,這尼瑪不好辦啊!
原來是這羅藝也不知道腦子裡想的是啥,承平年間突然造反不說,雖說腦子不行,但膽子大啊。
可偏偏就是這麼一個膽子大的人,聽到秦瓊帶隊來了以後,非常慫的直接屯兵到了一個縣城裡麵據城死守。
這就有點糟心了啊!
要知道雙方兵力都是差不多的啊,不是之前的情報都是羅藝正抓緊往關內趕來的嘛,怎麼這會兒就慫了?
這尼瑪怎麼打?
不管是兵法上還是常識,都知道進攻方與防守方,在有城池的基礎上,肯定是防守方更占優勢,更彆說兩者的兵力還是一樣的。
這樣的話,哪怕秦瓊的兵力戰鬥力更高都沒用啊,那些許的戰鬥力差彆或許在平原上兩軍對陣的時候有那麼點差彆,可是在攻城的時候,真沒差彆。
更彆說羅藝領軍多年,不說用兵如神,那也絕對算得上是個老於軍陣的老將了,絕對不會弄出一些低級錯誤來貽笑大方的。
與其等著彆人放錯,還不如自己好好謀劃一下呢。
隻是,繞著整個縣城跑了一圈以後,秦瓊不得不承認,自己沒轍了。
真不是他慫啊,十而圍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如今兵力一比一,他腦子有坑才去攻城啊。
所以秦瓊直接安排眾軍就地紮營,然後派人趕緊回長安報信,請求支援。
他其實已經想得很清楚了,如今正是春耕時節,與其拖在這裡戰事糜爛耽誤春耕,還不如畢其功於一役,直接調動大部隊圍殲敵人。
但自己目前的調兵權限就是眼下這一萬多人了,其他的兵力調動,就不是他能決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