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阿斯巴的驕傲(1 / 2)

張諾曆來奉行的就是一個道理,那就是談錢傷感情,不談錢沒感情!

所以,對於征召民夫過來乾活一事,原本張諾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秦王權限征調的,租庸調製就是乾這個的,雖然他這個不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工程,但怎麼說也是建城嘛。

可是張諾不樂意這麼乾,或者說張諾根本就沒這個心思!

在他看來,錢他早已足夠,縱使富可敵國又如何?這個年代的人生活再怎麼奢侈無非也就那樣了,跟後世還是沒法比。

有係統在手的張諾,早已超脫了普通的物質需求層麵,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麵的滿足了。

再多的錢,都隻是他拿來實現自己精神追求的工具。

所以,這短短幾個月的工夫,不僅僅是長安城裡,甚至連周邊好幾個道縣的閒散人口都彙集到了藍田城了。

實在是這裡的勞力需求太大了!

開礦的、做工的、修路的、種樹的、建房子的,幾乎就沒有不缺人的,而且待遇好、工錢給的足,隻要你肯下力氣,幾乎就沒有掙不到錢的。

也正是這種拿錢不當錢的砸人姿態,才引得如今藍田城的建設以一種一騎絕塵的速度狂飆突進。

當然了,也正是因為忽然一下湧進來將近十萬人,各個衙門天天都在加班,然後經曆了好幾輪的招聘。

但與此同時,這些來到藍田城做工的人員,也進一步繁榮了本地的經濟。

哪怕他們再窮,拿到薪水以後,總會買上一點點東西回去的,畢竟很多東西隻有藍田城可以買到,其他地方你根本見都見不著。

而經濟的循環就是這麼來的,阿斯巴左手拉人搞基建、建工廠,右手賣商品搞壟斷,賺得盆滿缽滿不說,還在張諾的指導下製定了極為詳細的商稅法案。

要說這個商稅也是個奇葩,目前來說整個大唐隻有這裡是有這樣的商稅的,一般人甚至都搞不明白怎麼交稅還有這麼多名堂。

經營的產業不同稅率不同,經營的規模不同稅率不同,符合政策的還有稅務抵扣,以及獎勵性的稅務減免。

那一本厚厚地商稅條款聽說光朝堂裡就研究了大半個月還沒研究明白,隻能一邊研究一邊在藍田城考察實際情況。

而除了這些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外,另一個發展最為迅速的就是教育事業了。

在藍田城裡開學校是需要申請的,哪怕是教上十來個人的小班私學都必須申請,不能亂來,先去教育署備案才是正理,否則直接抄家抓人吃牢飯。

最開始的時候,除了幾所學堂以外,真正的職業教育就隻有師範學校一所,可短短幾個月的工夫,財會學校、工科學校、成人夜校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了出來。

最有意思的是,財會學校根本不是教育署建立的,而是財政署建立的,最開始的時候居然隻是一個專門為財政署以及張諾其他產業,培養自己要用的財會人才而特彆設立的私學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