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的行軍自然不可能跟後世的行軍一般飛機、火車、汽車的一路轉運,能騎在馬上已經算是幸運了。
要知道之前那二十萬人可都是一步步從關內走到遼東去的啊!
不過,哪怕是騎在馬上,每日裡這麼長途跋涉、風餐露宿的趕路,張諾也有點受不了了。
這尼瑪天天小風跟刀子似的刮,再加上天天叉著腿騎馬,還一顛一顛的,他感覺每天躺在床上的時候,整個人都快散架了。
但無論是他,還是年紀更大一點的程咬金,沒有一個人喊過半聲苦的!
人都是要臉的,其他人都沒喊苦,憑什麼自己叫苦呢,這麵子死活得保住。
於是,這麼你來我往的互相盯著,就看誰第一個頂不住的情況下,整隻部隊的行進速度反而增加了。
這讓知道原委的張諾和程咬金都有點哭笑不得,但卻又認為非常值得,早點到地方就早點修整,早點修整完就早點開打,早點開打就早點回家唄。
就在張諾往遼東趕路的時候,高麗境內的安市城來了一員大將——楊萬春。
說起楊萬春,這在高麗可是個名將,當初大隋三征高麗時,高麗這邊讓大隋折戟沉沙的統帥就是他。
作為一名老將,他幾乎在張諾那二十萬人剛調到遼東這邊的時候,就請命往邊境來坐鎮了。
不管高麗朝堂上那些酒囊飯袋怎麼詆毀大唐的軍力,口口聲聲說著大唐初立不敢與高麗開戰之類的屁話,那些部隊絕對隻是過來防備高麗大軍的。
楊萬春哪怕打過好幾次大隋,而且最終都取得了勝利,也不敢有半點馬虎,第一時間整軍備站。
他的理由非常簡單,大唐或者說整個中原文明一路看來就不是個防禦的民族,哪怕有時候弱勢碰上了外地入侵什麼的,但轉頭發展起來了就一定要揍回去。
而憑借著他跟中原民族多年以來打交道的經驗來看,他一點都不覺著這二十萬人是來防禦的。
在他看來,這就是進攻高麗的前奏!
可惜他作為統兵大將,如今在朝堂上有點功高震主的味道了,不管說什麼都會有朝臣陰陽怪氣的頂回去,王上還幫著拉偏架。
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一兩次了,所以,知道說了也沒用的楊萬春乾脆直接請令到這邊駐守來了。
作為高麗的功勳將領,主動要求離開朝堂去邊境駐守,這點還是沒人阻攔的,畢竟哪怕他們再狂妄,也不可能真的放任那二十萬人在邊境那邊熟視無睹,該有的提防還是得有的,楊萬春就是個很好的辦法嘛。
高麗王相信,有楊萬春這個打退好幾次大隋征伐的名將在,肯定能保住高麗邊境不失的。
可到了安市城以後,楊萬春看著送到手裡的情報,卻覺著心裡越來越寒。
二十萬人,沒有年輕人,全是老兵,而且是三四十歲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