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海船項目的複雜(2 / 2)

這幫工匠要不是在張諾的調教下邊工作邊學習,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港口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同時,港口規劃上還要考慮到貨物吞吐量上漲的空間,從而提前留下發展餘地,不要到時候又得轉過頭來拆。

好在張諾算是這種反複拆建的資深受害者,自然不希望自己反過頭來也犯這種錯誤。

雖然他沒辦法精確預估出未來幾年這裡的貨物吞吐量以及往來船隻噸位啥的,但是有一個原則想來是沒有錯的,那就是往大了造肯定沒錯。

真正能影響到一個港口運行效率的,攏共就那麼幾個方麵。

一是進出港口的交通,貨物能否快速有效的從港口運走,或者從外麵運到港口來,這是一個港區的基本條件,這方麵張諾有鐵路以及即將修建的水泥路作為保證。

第二就是船隻停泊以及貨物裝卸能力了,船自然是不能上岸的,那麼就隻能通過碼頭靠岸,然後貨物通過碼頭進行裝卸,能同時停泊的船隻越多,裝卸速度越快,那麼港口的貨物吞吐能力就越強。

而第三點就是天氣咯,畢竟目前來說的話蒸汽機還沒能成為主流動力,現在就算造船也是風帆動力船,那麼受天氣的影響自然非常大,更彆說狂風暴雨或者大雪冰雹什麼的時候,貨物裝卸也會受到影響啊。

這些都是張諾自己整理出來的,所以除了第三點根本不受他控製以外,他打算把前麵兩點都儘可能的做到極致。

進出港區的鐵路已然動工,這個不用操心了,但是水泥路的話,貌似還沒開始啊,那麼是不是可以調配人手來一條?

畢竟好些個不著急運送的貨物,尤其是私人物品肯定舍不得掏錢用火車來運輸的,那麼就必須得靠公路運輸了。

不過目前鐵路、港口還有工業區等好幾個地方在進行大型項目建設,人手物資都比較緊缺,公路的事情還是往後放一放比較好。

至於說碼頭泊位這個問題就不需要他操心了,工匠們早就秉承著張諾往大了造往多了造的原則,給他預備好了,目前正在有條不紊的建設著。

張諾這次過來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倒不是港口,而是目前在乾船塢裡躺著的那艘旗艦型海船。

張諾為了這艘船可真的沒少花力氣,單單是那些材料就弄得他頭都大了,畢竟真實情況下,要弄到一批能夠拿來造船的木料,還真不容易。

首先呢,能夠用來造船的木料在砍伐時間上就有要求,最好是春天夏天砍伐的,這樣能避免被白蟻之類的蟲子給蛀壞,畢竟這東西是要下水的,被蟲蛀壞的木板到時候說不定就把一船人給坑了。

然後呢,砍伐下來的木頭還得陰乾,注意,這裡不是放在太陽底下曬啊,是得陰乾啊,光這一步就得好幾年,而且每年都得刷桐油,然後讓桐油逐漸滲透進底層。

除了以上兩點涉及到工藝以外,本身造船用的木料就對材質有要求,不是什麼木頭都能用的,更彆說還有尺寸要求。

可以說以這個年代的造船工藝,任何一艘船都是工藝與汗水的結晶,是一堆工匠連續幾年工作的結果。

不過有了張諾就一切都不一樣了,雖然還是很複雜很麻煩,但終究,比以前好上太多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