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天竺作為將來大唐的大後方、大糧倉,那麼整個大唐所有人都將會遠離饑餓的風險。
而隻要搞定了突厥、倭國、天竺,那麼整個大唐就會進入一個物資相對富裕、環境相對平和的整體環境。
等人口慢慢增加以後,就可以真正的攻占全球了。
至於說吐蕃什麼的,那就是真正的雞肋了,有空的時候上去捶一頓就好了。
以上,就是張諾對於海軍以及未來幾年大唐軍事戰略的構想,也正因為這樣,張諾才需要在港區這邊建立大唐第一個真正的海軍營地。
畢竟,像他這麼鹹魚的人,哪有那個時間先培訓一幫老師,然後再讓老師培訓一幫學生,最後學生再在老師的帶領下上船實習什麼的。
那來來回回還不真得折騰個七八年甚至十來年啊,那他還怎麼鹹魚?
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打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邊學習各種知識一邊從商船水手、船長開始實操。
這樣一來就能快速的培養出一批不錯的海軍骨乾了。
而後憑借這邊肉眼可見的物資運輸需求,這邊也會源源不斷的製造新式的海船,那麼對於船員的培養也會源源不斷的進行。
隻要這麼持續下去,在金錢、利益的刺激下,不用兩年,一隻初具規模的海軍艦隊就絕對能成型。
這就是張諾對於未來海軍的發展起始計劃,而他現在站著的地方,就是海軍開始的地方,未來海軍的軍營。
但是張諾也不是沒煩惱,相反他的煩惱特彆多特彆大,現在最讓他頭疼的就是一點,他去哪裡找這麼一批人來當大唐的第一批海軍。
這可不是什麼小問題,張諾那雖然不高但絕對存在的政治智慧就在告訴他,一隻軍隊的建立是必須經過李世民的同意的。
並且,還得得到他的支持,最後還必須戶部掏錢。
以上幾點都是必須的,不然的話,張諾自行招募,掏錢供養並且一手培養成型的海軍,那到底算是大唐的軍隊還是他的私軍?
這在這個時代無疑是最大的忌諱了!
所以,張諾隻會做好計劃,然後一股腦的丟給李世民,讓他去頭疼、安排去。
並且隱隱約約的,張諾有個想法,那就是從海軍開始,改變以往的府兵製度,真正的實現兵役製與征兵製相結合。
目前來說,張諾手底下的兵,其實基本上都是征兵製得來的,他們可不是李世民手底下那些自帶兵器乾糧的府兵。
他們是上了戰場有補貼和獎金,平時也有工資的職業軍人,包括目前已經在新羅那邊收尾的秦瓊統帥的部屬,全都是這種的。
這種征兵製帶來的職業軍人,無疑是好的,個個都是主動參軍的,主觀能動性就強了不少,而且還不用糾結訓練時間跟農忙時節衝突之類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