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製造海船、批量製造火車、鐵軌、碎石機、蒸汽機、批量生產各種新式物資、批量養殖牲畜、批量種植土豆、玉米、紅薯、水稻……
整個平壤道,在張諾的指導、馬周的調配、股東的努力、奴隸的辛苦之下,幾乎一天一個變化的在從原本貧瘠的模樣轉變成一個誰都沒見識過的模樣。
張諾本著閒著也是閒著的態度,反正不用自己動手,乾脆就直接把好些個未來一定會有回報的產業都扔了出去。
反正自己技術入股,有船隊在手以後還能承擔部分銷路,一次投入然後坐等分紅的好事憑什麼不乾。
因此短短幾個月的工夫,張諾就在平壤這邊多了好多個亂七八糟的產業。
不過,這些都是以後海運事業起來以後才能發力的,目前隻是麵對平壤城這些內需以及從關內源源不斷趕來的商隊的話,產能都還沒完全開發出來呢。
從海試完回來,已經有半個月時間了,張諾原本以為自己最近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火車的試運營了。
可沒想到許博文那邊還沒弄完,倒是另外一件事稀裡糊塗的到了眼把前了——侯君集來了!
侯君集是帶著關內移民來的,一路慢慢騰騰的走過來,侯君集此時想死的心都有了,實在是太慢了。
但不得不說侯君集這人雖然缺點一大堆,但隻要是交到他手裡的事情,他絕對會想儘一切辦法給辦好。
所以明明被這種慢騰騰的趕路生涯給弄得都快精神崩潰了,可實際上侯君集還是任勞任怨的把人給囫圇個的給帶來了。
這些人不是全部帶到平壤城來的,這點早就安排好了,路上就安排人帶著資料過去接應了,一路走來一路分流,真正跟著侯君集最後走到平壤城的,其實隻有最開始的一小半了。
但這麼多人過來,總不可能不管不顧吧,所以馬周又頂了上去,頭發更是一縷一縷的往下掉。
畢竟這是關內的移民,跟高麗本土的奴隸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這些人最差都能成為工人或者語言學校輔導教學的助教,畢竟哪怕不識字,大唐官話還是會說的啊。
有了這些人的補充,不僅整個平壤道更加的穩定、和諧,同時,也是進一步刺激高麗奴隸們的上進心。
畢竟這些大唐移民不管散落在何地,當地官府都會接納他們,並且按照他們在關內的土地按照最少一比十的比例補償耕地,更彆說還有子女免費入學等一係列其他政策。
這些待遇,簡直讓那些本土人士羨慕得質壁分離啊,這也讓他們腦海當中原本隻是幻想的大唐子民的幸福生活格外鮮活了起來。
以前隻能靠想象,或者偶爾碰到幾家的話,還是大唐過來的中小型貴族或者大家族出身的管理人員,這些人本身底蘊就格外足,所以哪怕生活得很好,在高麗人看來也是正常的,畢竟是貴族嘛。
可這一次來的移民就不同了啊,這些人全都是大唐的普通子民,沒背景沒底蘊跟他們沒亡國之前沒什麼區彆。
可偏偏就是這些人,享受到了大唐官員們之前宣稱的那些東西,那些他們以為是大唐用來糊弄他們的東西。
現如今卻真正的用在了大唐子民身上。
這就讓人難過了啊!